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殖健康愈加重视,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的发展为很多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术和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技术是两项重要且密不可分的技术,临床体外受精的第一步是超数排卵,由于个体对激素的敏感性不同,超数排卵方案也是因人而异的,当卵巢在激素的作用下发生过度刺激则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OHSS的临床表现为使用外源性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进行生殖干预后引起的腹部膨胀扩张、血管内液体耗损、腹水、血浓缩、少尿等症状。OHSS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参与其发生过程的病理生理学因素有多种,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卵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the ovarian renin-angiotensin system),此外还有雌激素(oestrogens)、催乳素(prolact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组胺(histamine)、白介素家族等。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的血管生成中,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都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我们提出假设,mTOR信号通路在OHSS的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OHSS发病过程中的卵巢黄体生成增多、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受mTOR信号通路调节。首先我们利用激素过度刺激小鼠卵巢成功建立了 OHSS小鼠模型,并检测了 OHSS小鼠的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水平,我们发现OHSS小鼠的p-S6Kl水平较正常超排小鼠明显增高,提示mTOR信号通路活性增高。同时我们在模型组基础上增加了 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对OHSS小鼠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的卵巢质量、黄体数目、E2水平、血管通透性等均有明显降低。我们通过比较OHSS组和Rapamycin组小鼠,发现Rapamycin可以降低OHSS小鼠的血清内而非卵巢组织内的VEGF水平。通过Elisa检测小鼠卵巢组织内的IL-11,发现OHSS组小鼠卵巢组织内的IL-11较正常超排组增高。通过RealTime-PCR检测黄体形成过程细胞外基质中与黄体组织重构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a2M在OHSS组表达显著高于COH组,Rapamycin组较OHSS组显著下降,且免疫组化结果与此趋势相符,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OHSS的病理生理学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提示,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机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