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长足发展,营养不良、卫生条件简陋等由贫穷导致的传统危险因素正逐渐被“现代危险因素”—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取代,其中吸烟已经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和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烟草流行趋势十分严峻,其中我国的农村居民是吸烟的高发人群。研究农村人群吸烟的流行现状,制订农村地区的控烟策略和控烟措施,对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山东省三县农村控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三县烟草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目前控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农村地区控烟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资料来源与方法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在山东大学卫生研究基地(济南市平阴县、济宁市梁山县、临沂市莒南县)的控烟调查。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收集信息。共深入访谈了58人,109人参加专题小组讨论。对收集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使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8.0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山东省三县农村烟草流行情况及原因三县农村居民男性吸烟率为75.69%,以4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为主。三县卫生机构人员吸烟率为40%,领导吸烟现象普遍;三县教育局的吸烟人数较少,初中教师在校园内吸烟现象多于高中和小学教师,学生吸烟多见于初中和高中。社交需要和工作压力大是人群吸烟的主要原因;农村居民吸烟的重要原因是用吸烟打发空闲时间;对吸烟好奇是学生吸烟的初始原因,家长对学生吸烟有重大影响。(2)山东省三县农村控烟现状1)控烟政策的制定:三县卫生机构制定了控烟实施方案,但缺乏政府层面的控烟政策,同时领导吸烟影响控烟政策的执行。2)控烟组织形式:三县控烟的卫生机构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明确了控烟组织机构及职责,但因缺乏控烟的配套措施导致控烟执行力不足,三县缺乏覆盖全县人群的控烟组织网络。3)开展的控烟活动及效果:三县开展的控烟活动包括无烟疾控活动、无烟日宣传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医务人员劝告患者控烟等。三县控烟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控烟效果,但活动覆盖人群狭窄尤其涉及一般农村居民较少,控烟氛围不浓厚,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3)农村地区控烟长效机制1)控烟的组织管理:在农村地区成立县、乡、村三级控烟网络,明确控烟范围和职责。2)控烟的制度建设:健全农村地区的控烟制度,包括农村地区控烟管理办法、控烟培训制度、控烟宣传制度、控烟考核和监督制度、控烟奖惩制度等。3)控烟的保障措施:农村地区的控烟工作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控烟资金的保障以及监测烟草暴露情况和控烟效果的评价。结论与建议(1)三县农村地区均缺乏控烟长效机制,建立政府制订政策,单位一把手以身作则的长效控烟机制势在必行。(2)三县农村地区医务人员控烟服务能力不足,必须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意识及其控烟能力,逐步把戒烟药物纳入新农合药物报销目录中。(3)三县农村地区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足,整合各种宣传渠道和媒体力量宣传控烟,提高农村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尽早在农村地区形成有效的控烟氛围和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