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对西安城市公园树木资源的现状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获取西安城市公园树种资源全面的信息,本研究对乔灌木资源的物种构成、生活型构成、来源构成、树种构成以及公园间植被种类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绘制植被结构图谱的方式,分类研究了灰色空间、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下的植被群落结构,并计算得到了每种类型生态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通过图谱与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生态单元类型下的群落结构做综合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西安城市公园树木资源概况本次调查共涉及西安城六区内14座典型城市公园,共调查乔灌木中种类51科99属164种。其中,物种数较多的科有蔷薇科、木犀科、豆科、槭树科、忍冬科、柏科、榆科,物种数较多的属有槭属、李属、女贞属、卫矛属、木兰属。单科单属单种的物种数量最多,如银杏科、悬铃木科、石榴科、腊梅科、红豆杉科等,共25种,占物种总数的49.02%。在西安城市公园乔灌木物种资源构成方面,乔木的物种数量略高于灌木;乡土树种使用比例略低于外来树种,且大多数乡土树种在城市公园的使用频率较低,少数几个树种频繁使用,如圆柏、紫荆、女贞、石楠、白皮松、南天竹,使得城市公园中乡土树种的使用趋于单一化,种类不够丰富、数量偏少,在配置方面缺少创新性;调查17种针叶树,物种数量明显低于阔叶树种;常绿树49种,也明显低于落叶树种。调查研究中通过公园间乔灌木资源的对比分析发现,西安城市公园之间,树木物种组成差异较为明显,每座城市公园间的物种配置差异较大。由此可见,西安城市公园中,物种总数不高,物种构成缺乏合理性,乡土树种的使用频率偏低、物种数量较少,有许多观赏价值较高、适应性强、应用前景良好的乡土树种未利用于西安公园的绿化建设。针叶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明显较低,景观层次不够丰富,降低了城市公园中植被景观的观赏效果。城市公园中少数物种的频繁使用增加了植被配置的单一性,同时,由于大量物种使用频率偏低,仅一两次出现于公园绿化中,因而使得西安城市公园之间,树种资源的应用相似性明显,但同时公园间的物种差异性也较大。(2)西安城市公园乔灌木配置结构分析在西安城市公园中,不同空间类型的乔灌木配置结构各具差异:灰色空间中,随着硬质覆盖面积的增高,三种类型的生态单元类型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乔灌木垂直结构方面,垂直结构以双层或多层乔灌木混合配置为主,形成乔—灌—草的群落结构层次,在硬质覆盖面积较大的灰色空间中,配置方式以灌—草或单一的草坪为主;同时,由于大面积硬质的分隔,灰色空间中植被的水平分布并不均匀。绿色空间中,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半闭合空间的生物多样性较高,闭合空间的生物多样性较低。绿色空间的垂直结构中以乔—灌—草双层或多层乔灌木混合栽植的群落配置结构为主体,针叶与阔叶树种均可,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配置,使植被群落结构层次感更加明显,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同时部分开敞空间存在灌—草或单一草坪的配置方式,有时会结合一些小型乔木栽植,以保证空间的开敞程度。由此可得,在西安城市公园的灰色空间与绿色空间中,群落配置基本以乔—灌—草多层配置为主,部分硬质覆盖面积较大或者绿色开敞空间常出现灌—草或者草坪的植被配置方式;绿色空间植被的水平分布较为均匀,而灰色空间中,常根据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分布植物,水平分布均匀度较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一系列提升改造西安城市公园植被应用的优化性策略:(1)提高乡土树种的应用比例,控制外来种的应用;提高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丰富植被结构层次,增加色叶树种的应用。(2)补充完善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单元制图本底信息,完善城市园林体系,建设智慧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