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时期是发育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后期运动技能形成、运动能力发展和体质健康水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体质测试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体能训练特征,对目前幼儿体能训练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及有效性等问题,从功能训练的视角,试图重新归列幼儿体能训练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补充、完善。研究结果表明:1.功能训练是针对具体问题,通过多方向、多维度、多方式设计运动处方,形成阶段性、连续性、针对性方案的训练理念。功能训练筛查找出问题--针对问题设计运动方案--对训练效果进行评测--修正运动方案--再次评测训练效果的干预流程,既是体育理念的更新,更是体育领域的新跨越。同时与现有器材相比,引入外观新颖、易操作、多用途的功能训练器材,在幼儿使用过程中与训练理念相结合,专业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深受教练及孩子们喜欢,最大限度达到锻炼目的,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2.幼儿期体能训练特征表现在,幼儿期生长发育不稳定,生理机能不完善、心理状态不可控,身体素质亟待发展等。实践过程中注重身体形态练习,多引入拉伸练习,防止肌肉拉伤;强化神经系统对肢体的控制能力,与平衡素质训练相结合,采用折返跑、追逐跑等形式对心肺耐力加以干预;了解幼儿心理动态和兴趣所在,激发运动兴趣;训练内容以身体素质为主,训练强度以平均心率在140-150次/min为宜。3.幼儿体能干预方案,依据安全、趣味、科学、有效等原则,在内容重构方面依据幼儿体能训练特征,设计动作发展、身体素质提升与游戏、比赛、情景故事形式相融合的幼儿体育活动;在方式重构方面依据功能训练理论设计科学有效的干预流程,包括幼儿身体素质筛查—按身体素质达标状况进行分班—针对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设计个性化运动方案—20天左右后进行第二轮身体素质测试—修订运动方案—第三轮身体素质测试—效果评估。4.体质测试结果总体来看,体能干预前4-5岁幼儿体质差距较大,身体素质好坏两极分化,运动能力普遍偏弱。通过三个月体能干预后,总数据对比显示:实验组A、B在立定跳远项目上缩短1.96s、2.21s优于对照组C的1.1s;实验组A、B网球掷远项目上提供1.5m、2.06m优于对照组C的0.8m;实验组A、B在双脚连续跳项目上缩短1.96s、2.27s优于对照组C的1.07s,且干预过程中A、B两组实验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验证实验与正式实验数据大体吻合。由此可见实验干预对幼儿力量素质、协调素质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