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在择址聚居上,无论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都有诸多类似点,如倾向温和气候——宜生活,依附平原水岸——宜生产,聚居江河湖海——宜商业,并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依水建城,择水而居”的择址天性。城市水系的分布、作用、比重不同,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如依托山水脉络发展的山水城市,形成了城市环境与自然山水环境相生相荣的城市模式,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其建设机制和空间格局独具地域性,蕴含很高的文化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全球化、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速度与规模远超自然山水的适应能力,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特色丧失、自然环境的功能失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桂林,地处五岭之表,漓水之滨,境内江湖四布,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是基于自然山水而建的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论文以桂林市为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运用空间句法分析桂林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地域化路径,以期为山水城市的研究提供借鉴,得到成果如下:(1)根据历史资料和城池图对桂林自然环境、城市环境、文化环境进行剖析,发现了桂林市在不同时期的城市景观格局表现为大同小异的特点,其水系与城市格局的演变相辅相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为文章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了基础材料支撑。(2)运用空间句法对桂林城市景观要素的演变进行量化分析,提取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为量化因子,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素,分析了桂林城市景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印证了水系条件因素在桂林山水城市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3)结合历史背景和空间句法,推测出桂林山水城市景观格局地域化路径历经了沿江轴带状演变、单中心圈层式扩城、轴带状和圈层式扩张、圈层式和双中心协作四个阶段的发展。并由此提出了未来桂林山水城市景观格局地域化路径的策略。纵观历史,桂林自然山水与城市环境呈现出融合共生的构建关系,其山水城市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变的内外因素与特征,对山水城市的建设和文化的延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