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川气候对中国鼠耳蝠属蝙蝠系统进化和菲菊头蝠遗传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ryu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纪全球气温波动较大,冰川期和间冰期交替,对动物的系统进化历程和种群的遗传结构分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时的气候条件使中国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的分布和扩散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是否发生过冰川,以及是否存在冰期避难所,长期存在争议。本论文结合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对19种23只中国鼠耳蝠属(Myotis)蝙蝠进行属内种间水平的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研究,同时通过控制区基因高变区Ⅰ(HVⅠ)的序列对23个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种群共128只个体进行种内水平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分析,共同探讨中国大陆地区第四纪的古气候历史,及其对物种形成和种群分布的影响。鼠耳蝠属蝙蝠的Cyt b系统发育研究,明确了绝大部分中国鼠耳蝠的分子分类地位,进一步说明形态分类与物种间实际亲缘关系不完全一致。Daubentonii组的5个物种间遗传分歧很大,大都位于不同的进化枝,其相似的形态特征独立进化了多次,是适应相似生态环境的结果。而位于同一进化枝的西南鼠耳蝠(M. altarium)、伊氏鼠耳蝠(M. ikonnikovi)和须鼠耳蝠(M. mystacinus)在体型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别,其外形上的差异是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高颅鼠耳蝠(M. siligorensis),大卫鼠耳蝠(M. davidii),长指鼠耳蝠和两个未知物种(M. sp1、M. sp2)一起形成Clade III。该进化枝内除M. sp2外的四个物种在大约2.8 Mya发生分化。Clade III分化时间短,分化程度低,生物多样性高,推测其分化过程受冰川气候的影响较大。基于控制区序列、Cyt b基因序列、以及两个基因的联合序列这3种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分析给出了3种不同的结果。在分化程度较低的物种之间,控制区基因与Cyt b基因的进化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编码蛋白的控制区基因的进化,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动的影响。中国鼠耳蝠的控制区序列分为三个结构域,ETAS、CD和CSB。ETAS区和CSB区内分别存在重复序列RS1和RS2。去除多余的重复元件之后,控制区基因全长968– 1157 bp。长度变异主要在ETAS结构域,尤其是tRNA-Pro到ETAS1元件之间(38– 203 bp)。检测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保守元件,ETAS1、ETAS2,F、E、D、C、B,CSB1、CSB2、CSB3。大足鼠耳蝠(M. ricketti)的ETAS结构域内检测到一个ETAS1-like元件。在所有样本的CSB结构域内检测到了CSB1-like保守元件;大趾鼠耳蝠(M. macrodactylus)的CSB结构域内检测到CSB1-like元件的部分重复。鼠耳蝠控制区ETAS结构域内的RS1重复序列,重复单元长81 bp左右。传统起始位置划分的First重复单元在不同样本之间较为保守,而与同一个体其他重复单元之间存在较多变异。第70、75和80三个位点上变异在不同样本间具有极高的相似性。First、Middle、Last三个重复序列的二级结构,单拷贝重复序列的变异频率图,都支持将重复序列起始位置向5′端方向移动17个碱基。中国菲菊头蝠(R. pusillus)种群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态性水平很高,整个大陆地区的菲菊头蝠(R. pusillus)可能是一个由多个局部种群组成的玛他种群。东部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部分种群之间不存在显著分化或分化指数非常小,推测该地区存在一个基因交流较为频繁的大群体。单倍型进化树中,东部种群都聚在进化枝A内,于74000年前从大群体中的分化出来。此时处于第四纪的一个间冰期。之后进入了寒冷的冰川期,遗传多样性降低;到了冰川末期约18000年前,东部种群又开始逐步扩张,并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中西部群体都由两个世系组成。一部分是其本地种群,另一部分则是由东部种群扩张而来。第四纪气候波动时期,Clade III的鼠耳蝠蝙蝠的进化受到了较大影响,进化方式不同的基因给出了不同的系统发育亲缘关系;中国东部地区菲菊头蝠(R. pusillus)种群的建群历史,也受到了较大的干扰。说明第四纪中国东部地区受当时全球冰川气候影响,存在过较大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在这期间Clade III的鼠耳蝠蝙蝠能够持续进化,并形成高的物种多样性;菲菊头蝠(R. pusillus)的东部种群在冰川期得以存留,且在后期继续扩张。证明了中国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时期,存在适合物种生存和进化的冰川期生物避难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都市户外休闲活动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驴友”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很快在消费行为模式、组织方式、沟通媒介和组织文化等方
目的研究在应用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时检验前周转时间对监测血清钾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比含有两性霉素B药液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分离时间的血清钾浓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含
目的探讨光照周期变化对小鼠活动节律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光暗周期(LD5/5、LD10/10、LD12/12、LD14/14、LD16/16)对小鼠施加影响,观察小鼠活动性变化,并检测其生长速
根据卡扣零件外形特点,分析了零件冲压加工的难点,确定了冲压工艺。在提高模具制造工艺性的基础上,给出排样设计方案,完成了多工位级进模具结构设计,并详述了模具的设计要点
SCD配置文件在智能变电站调试、运行、维护等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SCD文件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对SCD文件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流程,研究了智
互联网上大量论坛使用开源软件生成,针对这类论坛,提出了针对论坛网页信息抽取的基于模板的信息抽取方法。首先给出了基于网页结构相似度的簇划分策略,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策略优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在白内障手术后炎症反应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96只眼)行单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文章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双薄壁墩为研究对象,分析双薄壁墩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单肢壁厚对箱梁及桥墩的影响,连续刚构桥双
引论 300多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竟统治人类近两千年。首先否定这观点的是伽利略。他通过斜面理想实验的分析,得出“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方法对100例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宣教前后患者的发作次数,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误工天数。结果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