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背景下,孤残儿童数量剧增,原有的儿童福利机构无法承担这么多儿童的照顾服务,流行于国外的家庭寄养模式在中国发展起来。家庭寄养模式节省了福利机构的开支,为儿童提供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有利于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广泛好评。社会工作拥有专业的助人方法,可以为家庭寄养工作提供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但传统的社会工作都聚焦于案主的问题,因而助人效果受到限制,在此情况下,关注案主优势和能力的优势视角受到专业社工的青睐。本文立足于优势社会工作,对原平市的家庭寄养工作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该市家庭寄养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寄养工作开展中存在以下困境:家庭寄养法律的缺失,提供服务的主体单一,寄养工作中专业人员很少,寄养家长普遍缺乏照料所需的专业知识,被寄养儿童受教育问题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家庭寄养在实践工作中已经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与其他社会工作机构也建立了工作关系,但是介入效果尚不明显。运用传统社会工作方法服务时,存在给被寄养儿童贴上“问题标签”、忽略被寄养儿童的能力以及没有充分发掘被寄养儿童及其家庭资源等不足。在此情况下,基于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模式能够更好的挖掘孤残儿童的自身潜力,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家庭寄养有完整的流程,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在其中可以参与多项工作,主要包括寻找寄养家庭阶段的招募、评估、培训,试寄养阶段对寄养家庭的监督与再次评估,在正式寄养阶段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提供服务等。优势观点假定每个人都有学习、成长、改变的潜能,每个人都拥有能力和资源。在此前提下,本文认为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家庭寄养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接触和建立关系,评估优势和发掘想望,建立目标和制定计划,行动和获取资源,巩固优势和结案。并通过真实的案例,进一步说明优势工作方法的效果。最后,本文针对家庭寄养的发展提出建立和完善家庭寄养法律体系、促进服务提供的多元化、建立一支服务家庭寄养的社会工作队伍、加大对寄养家长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以及提高被寄养儿童受教育水平五点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