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诗歌文本俄译过程中形象性传递问题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辉煌璀璨的一颗明珠。诗歌研究最初仅仅局限于文学评论、修辞、美学,直到语言学和翻译学形成后才开始慢慢进入这些领域。毋庸置疑,截至目前,将现代翻译理论运用于中国古诗词俄译问题的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少之又少。鉴于此,我们尝试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来研究形象性的传递问题。选择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因在于,该理论有助于我们有效判断在翻译过程中是否成功实现了形象性的传递。论文尝试探索中国古诗词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间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论文通过明确汉俄诗歌中表达形象性常用的语言手段,旨在探索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为达到该目的,必须明确一系列任务:收集用于分析的理论和实例资料,确定两国语言学传统对形象性概念界定,分析翻译的几个主要范畴,在对比分析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基础上,明确形象性表达的对应和不对应之处,最后确定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手段。论文包括以下部分:前言,正文,结语和附录。其中,正文分为三章,附录包括参考文献,翻译术语词典。论文第一章共三节。第一节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中俄学界对文本和诗歌文本的界定,明确了诗歌文本的独特性。第二节主要分析诗歌文本的形象性问题。第三节则重在研究中国古诗词中表达形象性常用的语言手段。第二章分为三节。前两节主要分析现代译学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包括翻译的本质、可译性、等值。第三节重点阐释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一节提出了实现功能对等的主要手段——转换。第三章分为三节。第一节研究中国古诗词的语言文化学特点。第二节明确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对等翻译的语言手段。第三节则针对这些独特的语言手段尝试提出可能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本研究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某大学291名学生为对象,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思维风格特征、学习策略特征和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所有参与者回答了两份调查问卷,分别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探讨了高密度电法、高精度重力法、地震反射法和主动源面波法在浅覆盖红层碎屑可溶岩塌陷地区对土洞和浅部溶洞的探测效果.通过各方法与动力触探、钻探资料的对比发现:地震反
与超文本置标语言技术(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相比,ASP交互式服务器是基于网络服务器端口的脚本环境,在本文中对HTML与ASP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AS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的原文是《普京与全球化》(?Путиниглобализм?)。《普京与全球化》一文的作者是谢尔盖?阿纳多里耶维奇?巴特切科夫。他是俄罗斯
研究了基于余水位精化潮高模型的水位生成方法。所提方法首先构建网格潮汐场模型,其次采用余水位提高内插模型精度。通过网格搜索策略实现了水深点所属网格的快速定位及水位生成,探索了该模型在水位改正及预报中的应用。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既可应用于水位改正又可用于水位预报,且较现有方法在精度上有所提高。
格言是备受人们所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运用,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与指导功能。学
为了评价GPS与VLBI这两种空间技术测定的地心坐标的真正实现精度,选择使用它们的并置站坐标数据,在进行了历元改正和偏心改正后,计算了这两种技术实现的参考架的转换参数,并分析了它们坐标不符值的中误差,得出GPS与VLBI这两种技术实现的参考架的外符合精度在1cm之内,表明了GPS与VLBI这两种技术测定的地心坐标精度已经达到毫米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