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引发了会计目标如何定位的争论。会计目标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定标准也不同,而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又要求有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与之相适应。本文按照上述的逻辑关系,阐述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本文又特别强调,尽管会计正在向“国际通行商业语言”的趋势不断迈进,然而,会计的阶级性、社会性的印迹依然清晰可见。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其会计目标不会相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以及所采用的计量属性也不会相同。因此,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绝不能脱离我国实际。又由于决定计量属性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所涉及的内容已不再单纯是会计问题,还涉及复杂的社会问题,再加之公允价值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等因素都决定了本问题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会计视角,否则,不会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基于此,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站在经济学视角、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分析。在笔者所能查阅到的资料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一即研究方法及视角的创新。
本文的创新之二是研究内容及观点的创新。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提出三大新观点:1、我国必须引入公允价值——这是制度趣同的需要;2、公允价值在我国一波三折——这是利益各方多次博弈的必然结果;3、我国不宜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经济学观点。
上述观点的提出,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如何应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