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眼眶结构复杂,发生于眶内的肿瘤病种繁多。目前眼眶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肿瘤位置、性质、大小不同,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常用手术入路有前路开眶、外侧开眶、内侧开眶、内外联合开眶、经颅开眶以及眶内容切除术等。眼眶手术操作精细,特别是位于眶深部肿瘤易损伤血管、肌肉、神经,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其中最严重的为视力丧失。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眼眶手术方式及适应证也有所改变。本课题回顾性分析1007例(1011只眼)开眶手术,就手术种类、手术入路、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研究,探讨前路开眶和外侧开眶手术适应证,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眼眶肿瘤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眼科1998-2013年间十种常见眼眶肿瘤的开眶手术1007例(1011只眼),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包括:海绵状血管瘤264例,静脉性血管瘤147例,泪腺多形性腺瘤102例,神经鞘瘤101例,炎性假瘤92例(95只眼),(表)皮样囊肿88例,淋巴瘤71例(72只眼),脑膜瘤52例,腺样囊性癌48例,静脉曲张42例。对前路开眶和外侧开眶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肿瘤位置与术式选择的关系、病种与术式选择的关系,对比前路开眶与外侧开眶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1、术式选择:前路开眶748例(752只眼),外侧开眶225例,内外联合开眶18例,内侧开眶2例,眶内容切除14例。病变未累及眶后1/3段者575例,其中533(92.7%)例采用前路开眶,39例(6.8%)采用外侧开眶;病变累及眶后1/3段者436例,其中219例(50.2%)采用前路开眶,186例(42.7%)采用外侧开眶。前路开眶中,眉弓下缘皮肤入路285例(37.9%),下方穹窿结膜入路280例(37.2%),内上方穹窿结膜入路147例(19.5%),其余入路40例(5.3%),包括外上方结膜入路25例、双重睑皮肤入路6例及下睑缘下皮肤入路9例。2、肿瘤切除情况:82例术中肿瘤残留,其中前路开眶61例,外侧开眶20例,内外联合开眶1例。对前路开眶与外侧开眶术后肿瘤残留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早期(1周)常见并发症:视力下降237例,其中意外视力丧失17例;上睑下垂218例,其中96例上睑提肌肌力为0;眼动障碍274例,瞳孔改变10例。对累及眶后1/3段病变的开眶术,前路开眶术后视力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外侧开眶,P<0.05,有统计学意义。前路开眶术后上睑下垂和眼动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外侧开眶,P<0.05,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复发情况:术后复发者38例,其中腺样囊性癌复发率最高达27.9%,其次为静脉曲张(11.9%)和炎性假瘤(6.3%)。38例中32例为前路开眶,6例为外侧开眶。对前路开眶与外侧开眶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肿瘤的位置以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前路开眶手术适应证不再局限于眶前部肿瘤的切除,对于部分肿瘤即使病变累及眶后段行前路开眶也可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