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族文化是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主要载体。宗族作为乡村社会基本内生性组织,某种程度上是国家与社会之间作用的桥梁,宗族势力与国家干预对于一个乡村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推行村民自治,使社会自组织能力提高,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正当村民自治走上农村舞台之时,宗族文化或组织就开始重现于全国各地的农村社会,村民自治与宗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因此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透视角。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的发展趋势,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出路。而中国现代化的途径及速度,归根到底要受到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以及速度的制约。当现代化进程推进到乡村后,农村宗族现象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对村治与宗族互动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国家、村庄精英、民众等不同的村治主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在借鉴、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皖北L村为例,借助差序格局的理论,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现代化视角,以不同的行为主体的参与村庄政治选举以及村庄公共事务的处理的动机与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宗族在村民进入村庄政治领域以及处理村庄公共事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方式,同时分析既定的村庄政治格局对于不同宗族(家族)的影响,试图寻找宗族在其中的作用与角色。本文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作为竞选者的村民和作为一般选民的村民参与选举的动机与行为表现,分析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宗族;第二部分从村庄纠纷的处理以及强势家族对于乡村治理的影响角度,分析乡村公共事务中的宗族。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差序格局的存在,使得宗族这一血缘群体对于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以及村庄公共事务的处理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影响,未来L村村级民主政治水平的提高、乡村治理的完善要合理发挥宗族的功能,而并非一定要以宗族的彻底消逝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