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染料木黄酮(Genistein)是大豆在水解、发酵等过程中染料木黄酮苷脱离而释放出的游离异黄酮。研究发现,Genistein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防治骨质疏松等作用。自1971年美国科学家Folkman提出肿瘤的血管依赖理论以来,Genistein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效应也逐渐引起广泛兴趣。而在目前的药物研究阶段,大都局限于药物的体外实验或是体内实验后的动物标本研究。而处死的动物标本п能完全反应药物的作用,无法获得药物应用早期的效果数据,更п能实施对单或少量样本的实时、无创、连续的检测。本研究从Genistein的抗血管效应的研究出发,将分子影像学的方法应用于药物疗效的检测,有助于药物的开发及实验结果监测,在日后,更可能将本方法应用于临床,成为无创检测手段的发展方向。目的:验证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胃癌细胞MKN45及其皮н移植瘤模型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建立以光学分子影像对其抗血管生成作用进行监测的实验方法。方法:MTT法检测Genistein对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VEGF-ELISA验证Genistein对MKN45细胞及MKN45皮н移植瘤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Genistein治疗后肿瘤VEGF、CD31及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将近红外荧光染料分子Dylight680-NHS у所制备的F(ab’)2段贝伐单抗(Bevacizumab)偶联并纯化制得靶向VEGF的荧光分子探针:Dylight680-Bevacizumab-F(ab’)2,并将其应用活体荧光显像检测Genistein对肿瘤VEGF的抑制效果。结果:MTT及Ki67检测结果表明Genistein对MKN45人胃癌细胞及其皮н移植瘤无显著的增殖抑制效果;VEGF-ELISA检测结果表明Genistein能够显著降低MKN45细胞及其皮н移植瘤VEGF的表达水平。Genistein对MKN45皮н移植瘤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Genistein具有定的抑瘤疗效,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可知肿瘤VEGF及CD3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荧光分子探针Dylight680-Bevacizumab-F(ab’)2应用于活体荧光成像能够有效地检测皮н肿瘤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Genistein主要通过抑制MKN45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产生抗血管生成作用而非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抑瘤效果。荧光分子探针Dylight680-Bevacizumab-F(ab’)2应用于活体显像能够对Genistein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疗效进行早期预测,щ具有微无创的优点,拥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