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的题目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规律及相关性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慢性肾脏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肾脏和心脏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在临床上从CKD患者的年龄、性别、CKD的分期、高血压病、糖尿病史、蛋白尿及血脂等方面阐述了慢性肾脏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规律,发现早期肾功能异常即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可出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心肌梗死(MI)、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周围血管病变(PVD)等心血管事件。同时阐述了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蛋白尿、尿毒素、高尿酸、钙磷代谢异常等)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可见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加强早期防治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10.1%~15.1%),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健康的重要疾病。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最终将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CKD患者有很高的动脉硬化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而CVD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其死亡率约占慢性肾脏病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是导致这类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有文献报道,轻度肾衰竭患者的CVD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且CVD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进展而逐步升高,至ESRD时达到高峰。我国有关CKD患者CVD患病率的调查多集中在ESRD和透析患者,而对CKD早期患者的调查甚少。本课题临床研究部分回顾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慢性肾脏病一体化门诊随访1年以上的49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结合患者的病历记录、随诊1年以上的新发事件调查问卷以及患者在门诊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彩超等相关辅助检查,得出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原发病的诊断以及CVD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统计不同年龄、性别、原发病及不同肾脏病分期的患者CVD的患病率情况,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CKD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尿蛋白、白蛋白、尿酸、血磷、肾功能、eGFR等危险因素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CKD的进展,CVD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并在CKD3期明显升高,CKD患者发病年龄越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越大,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CVD。在原发病调查中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为最多,这类患者更易发生CVD。临床调查结果说明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较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磷血症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高血压、高血磷对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影响最大。通过此项研究,提示我们充分认识心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属于临床调查研究初级阶段,由于病例数偏少,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