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赎的途中寻找信仰——解读北村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无论其创作本身,还是其人文环境、理论背景等许多方面,都曾冲击着我们关于社会、文化的思索.我们的文学走过"写什么"的古老传统,在80年代高扬"怎么写"的大旗,从对现实表层的关注进入所谓"内心真实"的写作.而到了90年代又转而追问"为什么写作",使文学进入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在这个科学和理性的价值、意义被充分重视并且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的时代,信仰缺失似乎是世纪之交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同感,文学作为社会的直接见证者和社会最敏感的晴雨表,无疑也将触及这一切.八、九十年代物质充斥、精神迷惘的中国文坛,一批以文学为阶梯,企图寻找一条救赎生命,关怀生存的终极之路的文学产生.该文选取了其中一个个案——北村的创作,通过对北村作品的分析,该文试图弥和北村叙事前期文体的技术狂欢与后期神性叙事的平和之间的分裂.在作者的考察下,北村叙事的先锋姿态及后期圣经叙事的宁静,是以北村创作对人类生存、终极价值的关怀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在作者的论述中,北村从初入文坛就试图以文学关注灵魂和人类生存本质,并在90年代将救赎人类精神家园的出路归于神性的信仰.无论这条归途是否充满浪漫的幻想,作为一个直面生存本质的作家,北村的创作是我们时代重要的收获.
其他文献
《仪礼》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礼仪节文之上源,自孔子以下,历代学者研习不已.清代《仪礼》研究达到鼎盛阶段,从事者众,着力面广,几乎是全方位推进,名家辈出,成果累
该文企图从对其叙事范畴的分析切入,在"旧话重提"中力求对其做出一种最切近本质和最赋历史感的逻辑描述,尝试对其文化意识、哲学精神及编码机制做出学术性的清理体认和历史评
发端于清末民初、鼎盛于袁世凯称帝前后的"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是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通俗文学流派.其包括的范围有社会、黑幕、娼门、哀情、言情、家庭、武侠、神怪、
《远游》是楚辞作品中独具特色的一篇,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明确说明:“《远游》者,屈原之所作也。”这种观点在东汉至清代中叶以来的历史岁月中一直没有争议。但是由于受近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安徽宣城人。现存诗作2800余首,其中唱和诗累计724首,约占其诗歌创作总数的四分之一,与前代及同时期诗人相比较,其唱和诗数量众多、体裁多样,具有代表性,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