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这份发行历史长达168年的报纸发生“窃听门”事件后,国内外关于该报的探讨逐渐升温。本文在梳理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分析《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世界新闻报》之所以会发生“窃听门”事件实际上与西方媒介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正如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相关研究早已指出的,在以广告为中心的媒介经济结构的作用下,媒体尤其是私人拥有的商业化媒体,难以逃出资本逐利的命运,一旦市场竞争日趋恶化,就会出现为吸引眼球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甚至违反法律的媒体行为。正文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源起暨目的、文献综述、研究主题、运用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本文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框架,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去解读《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的成因。以定性的研究方法去理清《世界新闻报》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进行描述以及做出解释性研究分析。提供《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助于解释和理解社会事实。关于《世界新闻报》的文献综述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从隐私权和新闻伦理道德的视角对该报的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世界新闻报》进行的简单或者片面梳理;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事件进行分析;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对新闻集团以及《世界新闻报》进行研究,例如研究该报的经营策略。第二部分运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商业化媒体进行分析。第一节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世界新闻报》及其母公司新闻集团。主要分析新闻集团及《世界新闻报》的发展历史和商业化经营战略。第二节分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闻集团对新媒体的运用看其如何紧跟新媒体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世界新闻报》之类的传统媒体又是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获利而采取哪些策略也是这部分要探讨的。第三部分解读本文的主题,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的成因做出分析。媒体私人拥有及商业化经营是该报窃听的一大原因。商业化经营使营利成为通俗小报的经营目的。为了营利小报可能会采取非正常手段获取信息。《世界新闻报》的小报特色也是该报窃听的一个原因。小报特色导致窃听成消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尤其在收集人隐私方面窃听是一个有效途径。迎合普通大众口味的“三俗”内容造成通俗媒体容易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