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以三氧化二钇为内源性指示剂,使用成分替代法测定了其对动物性蛋白原料和植物性蛋白原料在膨化制粒工艺下的干物质、蛋白、氨基酸、能量和总磷表观消化率。对照组采用南美鳀鱼粉作为唯一蛋白来源,再添加营养成分单一的木薯淀粉达到较好的膨化效果,同时避免不同蛋白源间的互作效应。实验组则以30%的比例替代对照组中的南美鳀鱼粉,并使用后肠挤压法收集鱼体粪便。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动物性蛋白原料包括4种鱼粉(南美鳀鱼粉、国产沙丁鱼粉、国产鳀鱼粉、国产鲐鱼粉),4种畜禽类产品(进口美国鸡肉粉、国产鸡架粉、水解羽毛粉、鸡蛋粉)以及2种新型蛋白源(脱脂黄粉虫粉和哺肽-S)。实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对动物性原料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差异较大,其范围分别为67.0%~96.4%、75.6%~98.6%和72.0%~95.3%。其中鸡蛋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它原料,而水解羽毛粉和脱脂黄粉虫粉表观消化率均为最低,其它动物性原料的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较为接近(77.4%~86.2%、81.8%~94.4%、84.7%~88.9%)。根据相关性分析,动物性原料的干物质与能量表观消化率呈高度正相关(r=0.93)。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大体反映了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较大,为70.7%~94.9%。在总磷的表观消化率中,除国产鲐鱼粉(37.2%)显著低于南美鳀鱼粉(61.7%)外(P<0.05),其余原料在总磷消化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所有动物蛋白的总磷消化率均很低。2.植物性蛋白原料包括4种大豆产品(46%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天邦乳酸菌豆粕、湛江银恒乳酸菌豆粕)以及3种棉粕(泰昆高蛋白棉粕、泰昆脱酚棉籽蛋白、金兰脱酚棉籽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对植物性原料的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较大,分别为55.0%~78.0%和67.0%~84.8%。与南美鳀鱼粉相比,大豆浓缩蛋白和46%豆粕的干物质及能量表观消化率与之无显著性差异,而其它植物性原料的干物质及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显著较低(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植物性原料的干物质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呈高度正相关(r=0.95)。大口黑鲈对植物性原料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较高且较为接近(83.07%~96.52%),与鱼粉相比,大豆类原料的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较高(P<0.05),而棉粕类与南美鳀鱼粉无显著性差异,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与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呈高度正相关(r=0.93)。总体而言,动物性蛋白原料中,鸡蛋粉是最高效、优质的蛋白原料,美国鸡肉粉、国产鸡架粉与鱼粉类原料次之,除水解羽毛粉和脱脂黄粉虫外,动物性蛋白原料均可作为大口黑鲈的优质蛋白源,但在磷的利用方面要注意使用量的问题。植物性蛋白原料中,与南美鳀鱼粉相比,大豆浓缩蛋白和46%豆粕在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南美鳀鱼粉,说明大豆浓缩蛋白和46%豆粕是大口黑鲈优质的蛋白原料,而其它植物性原料相较于鱼粉总体较差。同时两个试验均使用同一个对照组饲料,且试验对象来自养殖的同一批大口黑鲈,养殖在相邻的时间段内的不同循环水养殖系统。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个实验的对照组表观消化率后,得出循环水系统的差异并没有对对照组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造成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实验得到的消化率数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