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近视眼巩膜重塑中激活蛋白-1(AP1)的动态表达变化以及与Ⅰ型胶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只出生7天左右的健康豚鼠,编号后随机抽取50只建立形觉剥夺近视组(FDM组),诱导方法是采用头套遮盖豚鼠左眼,诱导时间分别是遮盖2周、遮盖4周、遮盖4周去除遮盖1周(遮盖4/-1周)、遮盖6周。50只豚鼠的右眼作为则作为自身对照组,剩余25只豚鼠的双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测量并记录三组豚鼠在遮盖前(0周)和遮盖2周、4周、4/-1周及6周时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完毕后于上述5时间点处死豚鼠并分类储存巩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豚鼠巩膜中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AP1和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豚鼠巩膜中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AP1和Ⅰ型胶原的m RNA表达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遮盖前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FDM组的豚鼠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M组由遮盖0周时的远视状态(2.09±0.31)D到遮盖2周、4周、6周及4/-1周后逐渐变成近视状态[(-1.23±0.68)D、(-4.17±0.59)D、(-7.07±0.55)D、(-2.67±0.59)D],眼轴长度由遮盖0周时的(5.93±0.38)mm到遮盖2周、4周、6周及4/-1周后逐渐增加[(6.62±0.37)mm、(7.30±0.35)mm、(7.99±0.31)mm、(6.97±0.32)mm],与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比较,遮盖后各个时间点FDM组豚鼠近视屈光度数明显升高,眼轴长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巩膜组织均有AP1和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遮盖前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与FDM组豚鼠巩膜组织中AP1和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FDM组中AP1和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均在逐渐下降(P<0.05),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逆转录PCR法检测出各组巩膜组织均有AP1和Ⅰ型胶原的m RNA表达,遮盖前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与FDM组豚鼠巩膜组织中AP1和Ⅰ型胶原的m RNA表达量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FDM组中AP1和Ⅰ型胶原的m RNA表达量均在逐渐下降(P<0.05),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AP1在巩膜中存在表达,在近视巩膜重塑过程中,AP1可能作为重要转录因子参与调控Ⅰ型胶原的合成与降解。但其中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