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内经》“天癸”理论为指导,调查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生存质量、衰老征象,为“肾藏精”藏象理论及肾虚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制定女性衰老的中医测量量表,寻找衰老进程中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以探求女性衰老的现代生物学表征机制;了解衰老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针对女性特点探索防老抗衰的中医策略,以提高女性群体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方法:以传统中医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选取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和自制的女性衰老中医测量量表,调查与评估女子以七为基数递进的壮盛-渐衰-衰老进程及阶段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采用酶联免疫、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方法,测定不同年龄阶段女性血清E2、FSH、INHB水平、外周血白细胞ER-β的表达以及卵巢体积、早卵泡期窦卵泡数目、卵巢间质血流等情况,探求女性衰老的现代生物学表征机制;并根据女性的心理、生理、病理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老抗衰中医策略。结果:1、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得分下降,对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也逐渐降低;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以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对女性生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心身疾患、各种慢性疾病、负性生活事件、恶劣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关系,严重影响着女性寿命和生活质量。2、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五脏系衰老研究结果显示,在女性衰老过程中,心、肝、脾、肺、肾五脏系同时发生增龄性衰老;肾系的得分均数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到衰退期达到顶峰;在五脏系当中,按均数大小排列,排在肾系之后的依次为脾系、肺系、心系、肝系。3、与壮盛期(21~35岁)及渐衰期(36~49岁)女性相比,衰退期(50~63岁,相当于《内经》七七以上)女性血清E2水平显著降低,FSH浓度明显升高;壮盛期血清INHB浓度最高,渐衰期出现下降趋势,衰退期则明显降低;女性外周血白细胞ER-β表达在壮盛期到渐衰期呈逐渐增高趋势,渐衰期后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ER-β的表达逐渐降低,至衰退期达到最低值。4、女性由壮盛期至渐衰期,卵巢体积、卵巢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窦卵泡数目、卵巢动脉血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变化不明显;进入衰退期后,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卵巢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下降,卵巢动脉血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呈现显著升高。结论:1、女性生存质量受到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以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影响。良好的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关系,必然会延长寿命、颐养天年;相反,心身疾患、各种慢性疾病、负性生活事件、恶劣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关系,都将严重影响女性寿命和生活质量。2、肾气虚衰是女性衰老的主导因素,五脏并衰是女性衰老过程的共同特点,多因素共同影响是诱导或加速女性衰老的重要原因。3、女性衰老确有其独特表征,与《内经》“天癸”理论的时间阶段性变化特点基本相吻合,其生物学机制与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密切相关。4、女性衰老进程与体内激素水平、卵巢动脉血流、卵巢储备功能变化关系密切。5、未老先防、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是延缓女性衰老的重要原则。6、调补五脏、生活有节、七情调和、防治结合是延缓女性衰老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