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脉冲电子束FeCrAl及FeCrNi电弧喷涂层表面改性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弧喷涂技术制备的涂层质地比较疏松,表面存在孔隙和空洞,并伴有氧化物夹杂,这些缺陷在服役中会引起涂层过早破坏失效,需要采用后处理手段加以克服。本文使用SOLO-M型和HOPE-I型强流脉冲电子束设备对电弧喷涂FeCrAl、FeCrNi涂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OM、SEM、XRD、XRF、EPMA等手段表征处理前后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并对处理前后的表面分别进行显微硬度、耐磨性以及耐蚀性能测试与分析,讨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参数对涂层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获得以下结果:使用长脉宽和高能量密度电子束处理FeCrAl涂层,表面孔隙和空洞明显减少,局部致密平整,表面形成半球形凸起结构,成分为Fe-Cr柱状晶。XRD分析表明,电子束处理后涂层中Fe203相消失,致密相α-A1203明显增加,EPMA结果显示氧化铝主要富集在涂层表层。对Fe-Cr柱状晶半球形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解释,认为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引起涂层表面熔化,表面熔层在液固界面能最小化作用驱动下收缩成半球形形貌,在随后的快速凝固过程中柱晶生长迅速,柱晶端部的高梯度及狭窄液固共存区抑制其侧向分枝的产生和发展。测试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的FeCrAl涂层在高温盐腐蚀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经脉宽50μs处理的FeCrAl涂层耐电化学腐蚀性能(3.5%NaCl水溶液)得到明显提高。分析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的剥落效应、Fe-Cr柱晶生长过程中的排质作用,使涂层中Fe203相消失;同时表面局部光滑平整区的出现、孔洞和裂纹的减少,以及表面成分的均匀化使处理后涂层的耐腐蚀性得到明显改善。使用短脉宽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FeCrNi涂层,改性表面致密平整,局部有喷发后的火山坑存在。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表面改性层中铁素体含量增加,奥氏体含量减少,处理10-20次脉冲后两相比例接近1:1。两相比例相近的改性组织可以有效阻碍微裂纹的扩展,相界面增加制约了处理时晶粒的长大,涂层材料表现出双相不锈钢的某些优点。测试结果显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FeCrNi涂层的表面显微硬度提高,磨损性能和耐蚀性均得到改善。分析表明,涂层致密性和平整度的提高,表面相成分的改善,以及元素分布差异等因素影响,对涂层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活性炭烟气脱硫过程,以吸附质浓度沿床层分布曲线实验为基础,对活性炭脱除SO2的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SO2质量浓度和CO2体积分数对活性炭催化反应速
研究生学位授予关涉学位申请人的重大利益,对学位论文的不当学术评价而引发的不利,应当为申请人从制度上提供救济措施。如果申请人对论文评阅人的否定性结论持有异议,可以申
北京大学在1917—1937年间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其学院化的建制更是为20世纪后的学科发展形态奠定了基本范式。同时,随着大学出现科层化发展的趋势,传统知识分
为了实现复杂型材零件的高效和精密制造,提出一种变曲率轮廓、变截面型材零件工艺模型设计方法。以去下陷结构的零件设计模型为初始工艺模型,选择该模型外型面一条轮廓线进行
通过总结学术出版中遇到的学术失范行为案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不端新的表现形式及发生原因。认为:学术不端可能发生于学术出版的任一环节,必须引起重视;自觉性的科研道
技术改造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文章对技术改造项目对电力企业发展的提升作用进行了阐述。
<正>安德罗诺沃文化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欧美考古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新疆地区也存在着一些与境外安德罗诺沃文化相似的遗存,20世
政治经济学范式是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尽管某些经济学范式对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
从经济角度、激励效果、满足需求、替代薪酬等方面阐述了内在薪酬的特点,并提出了内在薪酬的设计方案。
针对传统温室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弊端,介绍了一种基于CC1100的温室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0进行数据采集,利用无线传输芯片CC1100实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