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项研究以痤疮消退后面部皮肤遗留红斑及色素沉着的患者为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外用中药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选取有效药物自拟中药面膜治疗此类皮肤问题奠定基础。第二阶段,验证自拟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性,为研制相关外用中药制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项研究第一阶段,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案,将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例,分别外敷以芳香通络(A组)、以白养白(B组)、清热解毒(C组)、活血行气(D组)为治法的中药面膜,每日使用1次,连续28天,第14天及第28天复诊,完成红斑及色素程度评分。本项研究第二阶段,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左右同期对照的研究方案,将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20例。随机设定A组受试者左侧面部为治疗侧,右侧为对照侧,B组相反。治疗侧使用自拟中药面膜,对照侧使用安慰剂面膜,每日使用1次,连续28天,第14天及第28天复诊,完成红斑及色素程度评分,并采用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MX18,测试皮损和正常皮肤的黑色素和血红素数值。结果:本项研究第一阶段。在红斑程度方面,4组均有改善,A组(P=0.011)C组(P=0.024)、D组(P=0.013)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两比较,A组、D组疗效较好;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10%、5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色素程度方面,4组均有改善,A组(P=0.001)、B组(P=0.048)、C组(P=0.008)、D组(P=0.001)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两比较,A组、D组疗效较好;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30%、6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项研究第二阶段。在红斑程度方面,试验组红斑程度评分(P=0.000)、血红素数值(P=0.000)以及安慰剂组血红素数值(P=0.048)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在红斑程度评分(P=0.000)、血红素数值(P=0.005)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拟中药面膜组与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色素程度改善方面,试验组色素程度评分(P=0.000)、黑色素数值(P=0.001)以及安慰剂组色素程度评分(P=0.048)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在色素程度评分(P=0.000)、黑色素数值(P=0.001)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拟中药面膜组与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本项研究第一阶段结果提示,治疗痤疮后的红斑及色素沉着,应以芳香通络、活血行气为法,兼顾清热解毒。本项研究第二阶段结果提示,自拟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有效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