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恒压灌注下灌注时间对兔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肾盂恒压灌注下灌注时间与兔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建立肾盂灌注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及假手术组动物模型,每组16只。灌注压力维持在100cmH20,灌注液为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天、5天留取灌注侧尿液,行24小时尿蛋白测定,留取尿液后于术后1天、5天分批处死各组兔子,取灌注侧肾脏标本,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灌注一天后行24小时蛋白尿测定:假手术组,灌注30分钟组,灌注60分钟组,灌注90分钟组的24小时尿蛋白分别为(0.170±0.006),(0.682±0.031),(0.772±0.013),(0.851±0.037)g/24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五天后行24小时蛋白尿测定:假手术组,灌注30分钟组,灌注60分钟组,灌注90分钟组的24小时尿蛋白分别为(0.164±0.013),(0.180±0.007),(0.232±0.022),(0.405±0.059)g/24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灌注组中灌注后一天与灌注后五天24小时尿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灌注后一天与灌注后五天24小时尿蛋白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术后第一天假手术组肾小球结构正常,血管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无肿胀,肾小管结构规整,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无肿胀。灌注30分钟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轻度水肿,胞质淡染呈细颗粒状。灌注60分钟组肾小球轻度萎缩,肾小管管壁变薄,管腔增大,个别管腔内见少量管型。灌注90分钟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胞质疏松,中-重度水肿,管腔内见大量蛋白管型。术后第五天假手术组肾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球结构正常,血管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无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立方,无肿胀。灌注30分钟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稍增大,轻度肿胀。灌注60分钟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轻-中度水肿,胞质淡染呈细颗粒状。灌注90分钟组肾小管重度水肿,见有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入管腔内,管腔内管型明显,并见有细胞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术后第一天假手术组:肾小管微绒毛排列整齐,上皮细胞未见水肿,内质网、溶酶体及细胞核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第一天灌注30min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样改变,各细胞器未见明显异常;灌注60min组可见溶酶体明显增多,小管腔内可见碎片较多,内质网扩张明显,微绒毛排列不整齐;灌注90min组可见肾小管腔内红细胞,肾小管微绒毛排列不整齐,溶酶体增多,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术后第5天假手术组可见肾小管微绒毛排列整齐,上皮细胞未见水肿,内质网、溶酶体及细胞核未见明显异常;灌注30min组可见内质网轻度水肿,肾小管微绒毛排列整齐,余细胞器未见明显异常;灌注60min组可见肾小管微绒毛排列不整齐,小管腔内碎片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灌注90min组可见溶酶体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样改变,内质网扩张呈囊泡样改变。结论当肾盂灌注压力为100cmH2O,灌注时间在30~90分钟时,肾脏结构和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肾脏损伤的程度会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加重。但在本实验设定的实验条件下肾脏结构和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因此在此灌注压力及灌注时间范围内造成的肾脏损伤为可逆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夜遗尿症是指年龄≥5岁的患儿每月至少1次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夜间睡眠状态下间歇性尿失禁。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PMNE)是夜遗尿症的一种亚型,严重困扰着学龄儿童及其父母,在510岁的儿童人群中发病率为7.512.4%。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手段匮乏,症状易反复且患儿父母和临床医生重视度低,导致PMNE患儿就诊率低,有效治疗困难。本研究联合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