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状态”取决于许多相互依赖的大企业的行为(生产力和投资行为等等),而大企业在经济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经济中存在着“粒度特征”(Granular effect)。“粒度特征”是指:企业规模为幂律分布的特征,即肥尾的特征——少量大型企业与大量小企业共存。这种特征会使中心极限定理失效,大企业异质性冲击在总体上不会相互抵消,即便是个别企业发生倒闭或困境事件,也极易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个别机构的倒闭或困境事件可能会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接踵而至就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在金融较为封闭的经济体中,“粒度特征”往往更为显著(Bremus,2017)。Gabaix(2011)根据企业的“粒度特征”提出了“粒度假说”理论(Granular Hypothesis),该理论是指大型机构受到的异质性冲击对总体发展的影响不会相互抵消,对总体波动性的影响显著。因此,基于“粒度假说”理论,研究我国非金融机构(下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异质性冲击与我国经济波动的关系,探讨大型银行业的异质性冲击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关注各行业的异质性冲击对中小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要防范经济顺周期性波动冲击,防止各种冲击通过经济体系内部或者经济体系与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而被催生甚至放大,也要关注异质性机构特别是异质性金融机构冲击,防止各种冲击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疏通系统性风险的集聚和传播渠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本文基于Gabaix(2011)的“粒度假说”理论,从“粒度特征”视角,构建了我国非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异质性冲击指标。基于上市非金融机构,分别构建了我国最大100家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指标、31个省级收入异质性冲击指标、各行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指标;基于银行企业,构建了银行业的资产和贷款异质性冲击指标。利用以上四种类型的指标,实证分析了我国最大100家上市企业的异质性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省级企业的异质性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银行业的异质性冲击在不同的金融开放度下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冲击在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中的作用;企业的异质性冲击对同行业中小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对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在全国上市企业总体数据中,企业规模呈现幂律分布,即存在着“粒度特征”,且我国最大100家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31个省级数据中,企业规模也服从幂律分布,同样存在着“粒度特征”,且各区域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在省级层面同样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11个行业的数据中,上市企业“粒度特征”不同,且差异较大。
对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在金融相对开放的区域,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贷款异质性冲击或资产异质性冲击并未对经济波动产生更剧烈的影响。考虑银行业的异质性冲击、金融开放度与经济波动影响时,商业银行的贷款异质性冲击和资产异质性冲击,对经济波动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省级金融开放度的提高对经济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同时考虑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冲击与金融开放度的交互影响时,随着金融开放度的提升,提高银行业的贷款异质性冲击,对经济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另外,商业银行受到的贷款异质性冲击,增强了通过银行借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作用。
对各行业的异质性冲击研究表明,各行业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会显著降低同行业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率。各行业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越大,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债务比例越高,导致其生产率下降的越多。各行业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提高了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变得更加严重,这在中小非国有和新企业中更加显著。对于中小高技术企业,这种影响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原因在于,中小高技术企业得益于同行业大型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溢出效应,生产率得到了提高。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中国大型上市企业具有“粒度特征”,意味着大型企业和重点行业对于宏观经济起到了不融忽视的作用。个别企业的倒闭或困境事件将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近些年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新生了许多以技术为导向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企业的大型龙头,根据实证研究表明,这些行业受到的异质性冲击会显著正向影响经济波动,因此政府应当以“大型创新企业为驱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制定政策目标,准确地摸清系统重要性的大型企业,防范由大型龙头企业异质性冲击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另外,应该通过行业“粒度特征”差异进行精准的分层管理。对于公司规模为幂律分布的行业,大型或重点企业的异质性冲击在总体上不会相互抵消,大型企业的倒闭或困境事件将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于这些行业既要关注经济顺周期性波动冲击,防止各种冲击通过行业内部或者行业与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而被催生甚至放大,也要关注行业(企业)异质性冲击,防止各种冲击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所导致的风险。对于某些不具有“粒度特征”的行业,即企业的异质性冲击可以相互抵消,并不显著影响经济波动,只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针对企业的“粒度特征”,政府部门应当继续给予企业转型、创新、扶持、激励、服务等政策,特别加大对高科技行业科研投入的扶持力度,利用高科技企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带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各类市场主体要素的活力,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大型企业应当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效益。为了解决银企资源错配的问题,继续提高大型企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使其生产效率与所占用的资源相匹配,并与中小企业形成良好的连带互动关系,利用强大的正外部效应,刺激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要克服资源错配的困境,加强自律,诚信为本,守法经营,破除思想禁锢,积极改革,创新发展。银行业应当继续承担我国金融体系当中的重要角色,搭建更多的融资服务平台,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渠道和便利的制度保障,发挥中小企业贷款作为行业新的增长点的作用。
本文基于Gabaix(2011)的“粒度假说”理论,从“粒度特征”视角,构建了我国非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异质性冲击指标。基于上市非金融机构,分别构建了我国最大100家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指标、31个省级收入异质性冲击指标、各行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指标;基于银行企业,构建了银行业的资产和贷款异质性冲击指标。利用以上四种类型的指标,实证分析了我国最大100家上市企业的异质性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省级企业的异质性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银行业的异质性冲击在不同的金融开放度下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冲击在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中的作用;企业的异质性冲击对同行业中小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对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在全国上市企业总体数据中,企业规模呈现幂律分布,即存在着“粒度特征”,且我国最大100家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31个省级数据中,企业规模也服从幂律分布,同样存在着“粒度特征”,且各区域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在省级层面同样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11个行业的数据中,上市企业“粒度特征”不同,且差异较大。
对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在金融相对开放的区域,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贷款异质性冲击或资产异质性冲击并未对经济波动产生更剧烈的影响。考虑银行业的异质性冲击、金融开放度与经济波动影响时,商业银行的贷款异质性冲击和资产异质性冲击,对经济波动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省级金融开放度的提高对经济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同时考虑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冲击与金融开放度的交互影响时,随着金融开放度的提升,提高银行业的贷款异质性冲击,对经济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另外,商业银行受到的贷款异质性冲击,增强了通过银行借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作用。
对各行业的异质性冲击研究表明,各行业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会显著降低同行业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率。各行业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越大,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债务比例越高,导致其生产率下降的越多。各行业上市企业的收入异质性冲击,提高了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变得更加严重,这在中小非国有和新企业中更加显著。对于中小高技术企业,这种影响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原因在于,中小高技术企业得益于同行业大型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溢出效应,生产率得到了提高。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中国大型上市企业具有“粒度特征”,意味着大型企业和重点行业对于宏观经济起到了不融忽视的作用。个别企业的倒闭或困境事件将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近些年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新生了许多以技术为导向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企业的大型龙头,根据实证研究表明,这些行业受到的异质性冲击会显著正向影响经济波动,因此政府应当以“大型创新企业为驱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制定政策目标,准确地摸清系统重要性的大型企业,防范由大型龙头企业异质性冲击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另外,应该通过行业“粒度特征”差异进行精准的分层管理。对于公司规模为幂律分布的行业,大型或重点企业的异质性冲击在总体上不会相互抵消,大型企业的倒闭或困境事件将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于这些行业既要关注经济顺周期性波动冲击,防止各种冲击通过行业内部或者行业与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而被催生甚至放大,也要关注行业(企业)异质性冲击,防止各种冲击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所导致的风险。对于某些不具有“粒度特征”的行业,即企业的异质性冲击可以相互抵消,并不显著影响经济波动,只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针对企业的“粒度特征”,政府部门应当继续给予企业转型、创新、扶持、激励、服务等政策,特别加大对高科技行业科研投入的扶持力度,利用高科技企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带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各类市场主体要素的活力,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大型企业应当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效益。为了解决银企资源错配的问题,继续提高大型企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使其生产效率与所占用的资源相匹配,并与中小企业形成良好的连带互动关系,利用强大的正外部效应,刺激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要克服资源错配的困境,加强自律,诚信为本,守法经营,破除思想禁锢,积极改革,创新发展。银行业应当继续承担我国金融体系当中的重要角色,搭建更多的融资服务平台,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渠道和便利的制度保障,发挥中小企业贷款作为行业新的增长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