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及便携式智能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提高现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及设计新型的器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量的工作集中于纳米活性材料的研发。然而,较高的成本及严重的副反应,制约了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双电层碳材料及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的电化学储能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活性材料的电化学调控方法,获得了兼具高能量、高功率、高能效及长寿命的锂离子电容器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及便携式智能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提高现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及设计新型的器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量的工作集中于纳米活性材料的研发。然而,较高的成本及严重的副反应,制约了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双电层碳材料及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的电化学储能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活性材料的电化学调控方法,获得了兼具高能量、高功率、高能效及长寿命的锂离子电容器及新型的对称型可充电电池。取得的主要结果包括:(一)通过电化学包覆方法对双电层碳材料进行调控,拓宽了其电位窗口。碳材料的稳定电位区间决定了电化学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在常用的酯类电解液中,碳材料的稳定电位低于电解液的氧化电位4.3 V(vs.Li/Li+),高于电解液的还原电位1.5 V。当工作电位超过上、下限时,电解液会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而导致碳材料电极的比电容迅速衰减。本论文通过电化学包覆的方法,构筑了电极/固态电解质的固/固界面,有效抑制电解液的分解,从而拓宽碳材料的稳定电位区间。电化学包覆方法是基于酯类电解液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及双氟草酸锂的电化学反应:通过前者,对平均孔尺寸为2.6 nm的活化石墨烯材料进行电化学包覆,构筑了稳定的高电位固/固界面,使其在高电位区间(3~5 V)下可稳定循环,库伦效率高达99.8%;通过后者,对碳材料进行电化学包覆,构筑了稳定的低电位固/固界面,将碳材料的稳定电位下限拓宽至1.1 V,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碳材料。(二)提出了固/固界面的双电层模型,探索其电化学行为,构筑了固/固界面的石墨烯锂离子电容器。在固/固界面表征结果与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固/固界面双电层模型,即由去溶剂化离子吸附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研究发现,固/固界面双电层具有较小的亥姆霍兹层厚度,可提高碳材料的比电容;同时,电极表面和离子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可降低碳材料的自放电速率。基于固/固界面双电层的认识,构筑了高性能的石墨烯锂离子电容器。该器件可以在0~4.3 V稳定循环,并可达到电池水平的能量密度,实现高功率输出。此外,相较于固/液界面的石墨烯锂离子电容器,该器件的自放电速率降低一半,能量效率提高一倍。(三)发明电化学活性调控的方法,实现了对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电化学活化,使其可同时作为正、负电极。过渡金属硫化物由带正电的金属元素和带负电的硫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已被广泛报道,可分别作为高能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或正极的氧化还原中心。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报道在一种化合物中,同时活化带正电元素和带负电元素的氧化还原活性。本论文提出了电化学活性调控的新策略,即通过预设的转换反应及电位、电解液的调控,实现了同步活化过渡金属硫化物中两种元素的电化学活性。经电化学活性调控,二硫化钼作为负极可达到234.7mAhg-1的可逆容量,并在0~1.4V的电位区间下,可实现稳定循环,库伦效率达99.8%。同时,经电化学活性调控,二硫化钼作为正极,比容量有了数量级的提高。电化学活性调控方法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多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四)基于电化学活性调控的方法,构筑了二硫化钼对称型可充电电池。根据正、负电极活性材料的类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可分为对称型及非对称型。前者的正、负电极采用相同的活性材料,可缩短电极的生产流程,降低器件的生产成本,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对称型的设计结构通常只适用电化学电容器领域。本论文基于电化学活性调控的方法,提出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对称型可充电电池的新设计。该对称型可充电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高于目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体系(石墨//钴酸锂及石墨//磷酸亚铁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发展低成本、高能、高效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争取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思想主题之下时时关照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内容丰富的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思想同样丰富多彩,可以划分为“红绿”思潮、“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等三种生态思潮——追溯三种西方生态思潮的理论源流、梳理三种西方生态思潮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主要学说,可以看到“红绿”思潮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西方演进所产生的生态思潮,“深绿”思潮是
黄金是具有金融属性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易处理金矿资源的日益减少,占探明金矿储量20%以上的含碳微细粒金矿的高效开发利用已成为黄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陕西秦岭地区含碳微细粒金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含碳微细粒金矿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为应对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了在交通运输环节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然而,自混合动力汽车概念在1971年被首次提出以来,为提高混合动力总成的工作性能,伴随着大量新构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不断研制,作为反映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技术特点的混合动力总成在其设计问题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设计理论方法或工程经验规范。因此,在混合动力总成设计开发阶段往往面临以下工程应用问题:针对给定的整车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与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为第4类肺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肺高血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 lmonary endarterectomy,PE A)可有效解除肺段动脉及其近端肺动脉内血栓、增生内膜或肿瘤的阻
研究背景大面积骨缺损修复是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骨组织的动态平衡,受到诸多生物、化学、物理环境因素的调控。通过仿生材料来模拟骨组织生理状态下的微环境是近年来组织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骨组织受损时,其周围的磁电微环境随之破坏,此时提供仿生状态下的磁电微环境将有利于促进骨修复。在早期磁电刺激引导骨修复的研究中,多使用外加电磁场的方式,但外加的电磁场无法精确的定位到损伤
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动态具有高度非线性,并且运行在充满限制且不确定的环境中,使得航空发动机的建模和控制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此外,目前还没有一个精度很高的模型来描述航空发动机在大范围内的运行特性,而且对模型精度没有一种统一且有效的衡量标准,这给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切换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处理具有多模态特性的复杂控制系统的
"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调燮用药的重要法则。该理论可以概括糖脂与胰岛β细胞之间"亢而自制免其害"的相辅相成生理良性循环,也可以阐明"亢而失制受其害"的糖脂毒性下胰岛β细胞损伤的病理恶性循环,并与"lncRNA/circRNA克miRNA,miRNA克mRNA,lncRNA/circRNA生mRNA"的ceRNA生克制化网络相似。在这一认识指导下,2型糖尿病可采取祛邪
目的瘢痕疙瘩是以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s,ECM)过度沉积为主的病理性瘢痕,具有病变超出原病损范围、浸润生长和术后易复发的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在糖代谢重编程,发生有氧糖酵解,而低氧微环境中瘢痕疙瘩的糖代谢模式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为阐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本研究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
相变微胶囊是一种使用有机或无机材料作为外壳,相变材料为芯材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米尺度相变储能材料。由于外壳对内部相变材料的保护作用,相变微胶囊能够克服相变材料易泄漏、相变前后体积变化大和易燃等问题,同时相变微胶囊的充放热速率受胶囊尺寸减小和换热比表面积增大的影响得到显著提高。这些优点使得相变微胶囊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智能纺织、电子散热、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于相变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位置服务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并在医疗救护、物流跟踪、旅游娱乐等诸多室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合了无线通信、微电子和嵌入式计算等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进一步促使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从室外扩展到室内,诸如机场、医院、博物馆、购物中心等大型室内场景对位置服务均具有较高的应用需求。在复杂多变的大型室内位置服务应用场景中,受室内环境复杂多变、人员流动、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