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符号学角度探讨戏剧翻译——以《茶馆》的英译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戏剧文本和戏剧演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戏剧文本研究与跨语言文本研究,即戏剧翻译研究一直受到冷落。戏剧文本和舞台演出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戏剧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戏剧演出的研究,而这方面恰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就戏剧翻译可表演性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运用戏剧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将戏剧符号系统分为若干子系统以分别加以考察,对表演符号系统进行特殊关照,并试图在剧本中发掘适合表演的潜文本,以利于译者在文本层面进行操作。本文通过对比话剧《茶馆》的两个译本,主要探讨英若诚是如何从戏剧表演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进行语言选择,进而证明戏剧翻译的表演性问题的解决是切实可行的。 此外,译文受众的反应是戏剧翻译效果的重要评判标准,任何对戏剧翻译进行的全方位研究都离不开对观众接受问题的探讨。本文总结出戏剧翻译的受众链,从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指出了不同环节的不同期待视域以及对译者的不同要求。 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曾将戏剧翻译比作迷宫,一语道出了戏剧翻译的艰辛。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戏剧翻译问题的思考,为早日走出戏剧迷宫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载体,通过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形成的产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对诸如电影、图书等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繁盛,文化
新闻,作为语言交际的方式,具有社会性以及意识形态倾向性,并非如它所声称的那样是一个透明的媒介,能够不偏不倚的来报道事件。批评语言学的概念是由英国语言学家罗杰·福勒和纲瑟
《离骚》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完美运用修辞的典范。诗中众多的词语、典故既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又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精湛的修辞传统。随着对《离骚》
在影响外语教学众多而纷杂的情感因素中,移情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已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古奥拉指出,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