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写类频率副词作为频率副词以及副词大类之下细分出的小类,国内外学者已做过副词分类及副词范围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目前的描写类频率副词与动词的语义选择限制研究还不够充分。频率副词作为虚词的一小类也继承了其语义空灵、用法多样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与实词之间的选择限制是难点,也就引申出描写性频率副词与动词这两类词在一虚、一实之间是如何相互选择制约的问题。在实际使用汉语的过程中,留学生回避使用描写类频率副词的情况很突出,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描写类频率副词和动词之间的选择限制关系进行更加细致的描写。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本体中的语义语法研究,还可以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借助前人对描写性频率副词定义及范围的成果,结合《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的词汇确定了研究范围,它们是“不停、不住、不断、连、连连、一连、接连、连续、屡、屡次、频、一再、再三、时时、不时、反复”,共计十六个目标词。结合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查找筛选分析用例,逐一分析目标词与动词的语义选择限制。本文的研究论述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范围、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把研究范围内的目标词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展开探讨。从目标词与动词选择过程中是否有标记词,句中是否数量、时量标记和有明显选择限制的动词小类的比例来等方面来共同分析目标词与动词的选择限制规律。这一部分着重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出发,把动词分为自主性和非自主性两大类,探究目标词与这两大类动词的选择限制情况。第六部分根据所得的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描写性频率副词的教学建议。描写性频率副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它与哪几类动词搭配比较活跃,与哪几类动词搭配不活跃,或根本不能进行搭配。反过来说,动词的语义特征也决定了其能与哪些描写性频率副词搭配。语义选择限制理论可以解释一些以前汉语语法不能解释的现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这两类词搭配的数据分析,对今后语义语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开拓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