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高收入、高质量生活”是现代年轻人的目标,“进城务工”是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的主要原因,在老一辈传统的农民工渐渐退出务工队伍之后,现阶段农民工的主力大军—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活跃,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进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80后农民工“市民化”的欲望是强大的新一代,他们目标在城市立足、安家,但其市民化的进程却越来越缓慢,而且我国的城镇化存在“伪城镇化”的现象。早期国外研究人口流动采用“托达罗模型”,但由于我国“户籍制度”所形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早期托达罗提出的“预期收入差距”无法全面解释我国所特有的人口转移情况,基于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预期生活质量”概念来解释新一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经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只单纯的关心货币收益的高低,更多的关注非货币收益以及更多的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运用修正后的托达罗模型分别从时间序列、横截面以及空间面板三个方面分析了预期生活质量指数对市民化率的影响情况。从时间序列角度测算了全国1995-2012年农民工预期生活质量指数以及从截面角度测算了2012年全国30个省份的预期生活质量指数。从全国18年的预期生活质量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农民工预期生活质量指数在逐年上涨,增长趋势与我国城镇化率大致相同;从2012年各省份的计算结果看出,农民工对东部地区的预期生活质量指数在逐年下降,对中西部城市的在逐年上升,并不断向东部地区水平靠拢,并且运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拟了预期生活质量指数与市民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对2001-2012年中全国28个省份的市民化率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分析,在预期生活质量指数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第二、三产业比重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建了面板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第二、三产业比重、预期生活质量指数对市民化率有正向拉动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市民化率有反向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