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审视与张扬——论莫言小说的人性书写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母题,也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涉及最多、挖掘最深刻的主题。本论文以莫言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五四时期、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为纵向参照坐标,主要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时代因素、作家个体生命体验等方面来剖析莫言小说中的人性书写及其根源。  第一章,莫言小说隐匿“精神自我”:以莫言为代表的80年代作家在经历了文革十年的信仰浩劫之后,对“精神自我”采取了空前一致的态度:隐匿。在作家的身份定位、民间写作立场与文学描写对象自身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莫言采用人物背景化的叙事手法,将小说人物对“精神自我”的追求隐匿变幻多端的叙事之中。  第二章,莫言小说审视“社会自我”:莫言对“社会自我”的审视借助于人物形象的内在冲突体现出来,主要有“社会自我”对生存本能的挤压、“社会自我”与生存本能的消长两种存在形态,其中,讲述话语的时代、话语讲述的时代对莫言审视“社会自我”具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制约作用,构成了其人性书写话语的言说语境。  第三章,莫言小说张扬“生物自我”:主要从“饥饿”和“性”两方面来剖析莫言小说对“生物自我”的肯定与张扬,而莫言个人的“缺失性童年经验”、军旅生活和“军艺”求学经历以及民族群体的共同经历构成为其张扬生物自我的内在根基。  总之,论文通过对莫言小说隐匿“精神自我”、审视“社会自我”、张扬“生物自我”三个层面的剖析,揭示出莫言小说话语中的人性书写与个人体验、时代精神、民族文化的因果互动关联,最终得出了莫言“肯定本我”的人性观结论。
其他文献
在介绍PC/AT键码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利用AT89C2051来实现PC/AT键盘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它具有结构简单、选择性强、便于实现等优点,特别适用于36个以下PC/AT键盘的应用。
介绍一种利用GMS97C2051单片机设计的智能化键盘系统,给出其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并简要阐述其在便携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An intelligent keyboard system designed by GMS
本文以汉语方言九个方言区代表点的录音样本为实验材料,采用语音声学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九个方言点鼻、边音的共性与差异性,揭示这些规律背后的语音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