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随着各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的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和虚拟化,对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提出了挑战,而此时公允价值因其高度信息相关性应运而生,逐步成为众多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各种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出现,公允价值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潮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我国会计准则中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思维的全面挑战,是我国会计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公允价值自1998年首次被引入到2007在新准则的全面实施,经历了“先用后禁,禁而又用”三个阶段。此次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的问题呢?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内容。本文从公允价值相关基本理论出发,简要了回顾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历程,并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对我国公允价值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最后对继续推行和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应用提出各种建议。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其在理论上的优越性是值得肯定的。采用公允价值作为基本计量属性,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同时也符合会计核算要求。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建立单独的公允价值总则、创建全国性的市场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法律等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公允价值的完善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