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对混合污水中N、P去除的微生物学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ux_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基于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海河干流中游段水系呈现出的复合污染特征,搭建具有曝气设计的湿地小试装置。分三个阶段的实验探讨不同条件下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率,运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微生物学角度研究人工湿地对混合污水中N、P去除的机理。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组合人工湿地运行的最佳工况:水力停留时间为4d,BOD5/CODcr=0.2,曝气位置为表面曝气,曝气量为9m L/min。冬季间歇曝气实验设置三组装置,间歇曝气时间分别为8h、10h和12h,通过对TP、TN、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CODcr、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确定出最佳间歇曝气时间为8h。(2)大孔径曝气实验设置三组装置,分别为表面曝气、距底部30cm曝气和距底部20cm曝气,通过常规指标的测定确定了距底部30cm曝气的装置出水效果最优。对20个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在分离的细菌中发现11株与N元素去除有关的物种:Limnohabitans、Pseudomonas、Aquicella、Rhodobacter和Cyanobacteria等,与P元素循环有关的物种6株:Acidobacteria、Acidovorax、Chloroplast、Xanthomonadales、Betaprote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3)微孔曝气实验设置三组装置,分别为表面微曝气、距底部30cm微曝气和距底部20cm微曝气,通过常规指标测定确定了距底部20cm曝气的装置出水效果最优。对20个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确定出与N去除有关的微生物有14株:Limnohabitans、Fluviicola、Pseudomonas、Methylophilacterium、Aquicella、Rhodobacter、Azospirillum、Achromobacter和Aeromicrobium等,与P去除有关的微生物有8株:Brevundimonas、Chlorobaculum、Pseudorhodoferax、Methylophilacterium、Bacillus、Panacagrimonas、Leptospira和Variovorax。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关怀能力与心理弹性、情绪智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关怀能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情绪智力量表对某高校35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关怀
对110kV富村数字化变电站二次回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数字式保护的调试方案及网络传输时间测试方法,供其他数字化变电站借鉴。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于2009年成功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伴随着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
12月5日,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校长论坛在长沙开幕,来自全省各地普通高中学校的近百名校长就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式发展交流经验。
急救,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谁能肯定自己不遇到险情?遇到了该怎样办?申请急救120该注意些什么?  市民小张就遇到了这样的不测。他是一名足球爱好者,上星期六和几个朋友在操场上踢球时,一名队友腿部不幸受伤,当时就有人拨打120请求救助。急救人员把受伤者抬上车以后,手臂也扭伤了的小张询问能否搭送一程,救护人员当即让小张上了车,没有提出任何收费。抵达附近一所医院后,工作人员在收取了
介绍了芸豆的各种应用价值,详细分析了芸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