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师陀在小说创作中用自己独特的手法书写了大量的死亡。死亡在师陀的笔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意象或情节,更承担着小说的叙事功能、渗透着师陀对人生的感悟,是师陀关于生命、生存的理性的思考。本文试从死亡叙事这一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师陀小说创作中死亡叙事,通过对文本的分析阐述其死亡叙事的主题和艺术手法、死亡在小说文本中的功能及其审美价值,并在前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师陀死亡叙事的生成背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师陀死亡叙事的主题模式。通过对文本深入研读,将师陀文本中的死亡叙事归纳为三种:首先是意外或他杀,主要集中在底层小居民身上,批判了他们面对生命时的麻木态度;其次是自杀而死,主要集中在女性和男性知识分子身上,将自杀分为了勇敢型自杀和怯懦型自杀;第三是自然而然的死,分析了老人在面对死亡时的非理性焦虑。第二章是师陀死亡叙事的艺术手法。探究了师陀在叙述死亡时的艺术手段,分为三点论述:首先是荒诞与对比,在师陀的小说中体现了人物关系和情节的荒诞性,并且将死尸的丑与自然的美进行对比描写;其次是死亡过程的想象性再现,师陀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重现了死亡的具体过程,并将其与先锋作家的死亡想象做了对比;第三是师陀在书写死亡时的独特姿态,零度、中性的叙事笔调使得师陀在书写死亡时很少对人物的死亡作出结论式的评价。第三章是师陀死亡叙事的功能和审美价值。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探寻师陀小说死亡叙事的功能和价值。第一,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分别探究死亡在小说开头、中间以及结尾处的叙事功能,认为死亡是师陀小说起承转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从悲剧角度出发探寻了死亡在师陀小说中的审美价值,认为不管是为生存而死、为理想和爱情而死,还是伟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死都具有深深的悲剧意蕴。第四章是师陀死亡叙事的生成背景,首先从作家自身出发,探究师陀独特的成长体验和内倾的性格对其死亡叙事的影响。其次探寻了时代精神、五四个性主义、西方文学和哲学对其的影响,使得他很小就对死亡有自己的思考,使得师陀开始正视文学创作中的死亡现象,同时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死亡观也深深影响着师陀的死亡表述。结语中梳理了师陀小说的死亡叙事,同时也点出了师陀死亡叙事不能维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