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04-2013年县域消费水平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县域的经济基础、收入水平、消费政策、交通通达性、文化背景、居民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各异,会导致县域间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影响其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而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广西虽然是一个沿边、沿海、沿江的民族地区,但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工业生产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水平等都低于全国的平均值。随着广西的“两区一带”发展战略正式确立后,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西江经济带的经济也迅速活跃起来,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正在形成;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优势资源开发进度加快,资源优势有望转变为产业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广西县域的消费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成因,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广西的85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泰尔系数和相对发展率(Nich)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借助EXCEL的数据计算,从时空角度分析广西县域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变化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1)从时间维度看,2004-2013年广西县域消费水平绝对差异较大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相对差异先缩小后波动扩大;广西三大地带间的县域消费水平差异及其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都相对较小,且都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地带内的县域消费水平差异及其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都相对较大,但地带内差异呈现出先缩小后波动扩大的变化特征,而其贡献率却波动减小;在三大经济地带的内部,西江经济带内的县域消费水平差异最小,桂西资源富集区内的县域消费水平差异最大,而这两个区域的县域消费水平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相当,且都大于北部湾经济区的。(2)从空间维度看,广西县域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且主要分布于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的北部和中部;边境贸易和工业发展较好以及市政府所在的县域其消费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县域;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县域消费水平的发展水平相对提升较快,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下降明显;县域消费水平发展速度差异较大,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的县域呈点状分布;县域消费水平整体增速较缓,消费水平增速大于平均水平的县域呈块状分布。(3)影响广西县域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值、人均生产值、城市化率。不同的区域或县域的发展历史、基础条件、区位条件、工业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从而影响县域消费水平时空差异的变化特征。
其他文献
论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选取目前应用较广的Landsat-7 ETM+数据和Quick Bird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系列的图像处理,在ERDAS软件支持下得到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结合中国
城镇建设用地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城镇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而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
由于受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系统的影响,水文系统的变化一直存在着。人类诞生以来,有了人类活动的参与,水文系统在自然演变的规律下,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
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空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和乡村联系的纽带,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日益扩张提供后备空间.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城市和
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及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应用GIS技术解决本行业的问题。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管理,我国土地信息数字化工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