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葱(Allium fistulosum)为多年生植物,味辛辣,在亚洲地区作为一种重要的香料和蔬菜被广泛使用,目前并未见该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报道。本课题组从大葱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运用薄层层析的方法筛选出一株篮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 AF-02作为目标菌株。鉴于篮状菌属真菌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且很少见有T.pinophilus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报道,本论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化合物,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NMR、UV、IR、HR-ESI-MS、CD)和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包括4个苯酞类(Tp-1–Tp-4)、6个苯的衍生物(Tp-5–Tp-10)、2个长链二羧酸(Tp-11和Tp-12)、一个内酯类(Tp-13)和3个环二肽类(Tp-14–Tp-16)。其中4个新化合物,Tp-1–Tp-3为3个新骨架苯酞类衍生物,Tp-11为新长链二羧酸类化合物。同动植物体内微生物一样,土壤微生物也可以产生丰富的结构新颖、活性多样次生代谢物。对于兰州地区黄河沿岸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组从该地区一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7株真菌,筛选出一株优良菌株——粉红粘帚菌(Clonostachys rosea YRS-06)。粉红粘帚菌是一种土壤中常见腐生菌,亦可作为生物防治剂使用。然而,其次生代谢产物并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故本课题组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6个木霉菌醇类(Cr-1–Cr-6)、3个苯的衍生物(Cr-7–Cr-9)、2个甾体类(Cr-10和Cr-11)、一个多元醇(Cr-12)和3个糖类化合物(Cr-13–Cr-15),其中Cr-1–Cr-3为3个新的含有γ-吡喃酮环的笼状刚性骨架木霉菌醇类化合物。本课题对得到的31个化合物进行了抑制6种革兰氏阳性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四联球菌和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菌(大肠杆菌)的活性研究,化合物Tp-1–Tp-3、Tp-5、Cr-2–Cr-5、Cr-14和Cr-15表现的活性强于常用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等。综上所述,本论文从菌种分离筛选、次生代谢产物纯化表征和生物活性测试等方面对两株共生真菌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31个不同结构类型次生代谢产物,该结果丰富了天然产物数据库,对于微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意义。本论文还对篮状菌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和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该结果对本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有良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