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源相控雷达系统的飞速发展对其核心部件铁氧体移相器的性能以及体积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铁氧体移相器结构中研究价值较高的基板材料,NiCuZn铁氧体因具备较低的铁磁共振线宽(?H)、矫顽力(Hc)以及较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密度(D)而被重点研究。然而,基于LTCC技术制备铁氧体移相器时,铁氧体基底材料与导线浆的异质匹配烧结以及基底材料磁介电性能的迅速恶化成为了制约移相器性能优化的关键问题。因此,为了满足铁氧体移相器低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高性能稳定性以及小型轻量化等性能要求,NiCuZn基板材料应在低温致密化烧结基础上,具备优良的旋磁性能。本论文工作主要基于优化NiCuZn铁氧体旋磁性能及其在X波段铁氧体移相器中的应用展开。首先,在缺铁配方(Ni0.2Cu0.2Zn0.6O)1.03(Fe2O3)0.97基础上,系统性研究了BZB微晶玻璃对NiCuZn铁氧体物相组成、微观结构、旋磁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BZB玻璃通过液相烧结机制显著提高材料的致密度、旋磁性能以及低温易烧结性;然后,考虑到微观结构调控的空间,设计了具有一定熔化温度梯度的助烧剂体系BZB+MoO3,结果表明晶粒平均粒径、结构致密性均有小幅度改善,且旋磁性能进一步优化;最后,基于减小助熔体系玻璃和氧化物的熔化温度区间,缩短晶粒生长的温度间隔,设计了BZB+V2O5助烧剂体系,最终获得具有多重晶粒、晶粒平均粒径大幅度提高的微观结构,而且旋磁性能也得到了极大优化,研究发现当烧结温度为870°C,BZB、V2O5添加量分别为0.15 wt%和0.60 wt%时,材料取得最优综合性能(?H=143.7 Oe,4πMs=4836 Gs,Hc=75.2 A/m,D=5.2 g/cm3)。因此得出,优良旋磁特性材料要求样品具有平均晶粒粒径大、晶粒填充率高、结构紧凑致密等特点,具有较窄熔化温度梯度的玻璃-低熔氧化物助烧剂体系能兼顾改善NiCuZn铁氧体微观结构均匀性、致密性和大幅度优化材料旋磁性能。最后,根据传输线理论和铁氧体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自主研制的NiCuZn铁氧体材料,利用HFSS15.0设计并仿真了一款X波段铁氧体移相器。仿真结果为:频率为9.05-9.35 GHz以及9.6-9.9 GHz时,插入损耗|S21|均小于3 dB;频率为10-10.9 GHz时,回波损耗|S11|>10dB;9-11 GHz频段内,驻波比VSWR<3。中心频率处,|S21|=2.49 dB、|S11|=8 dB、VSWR=2.8、Φ=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