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自20世纪60年代崛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日趋完善,应用范围已涉及医药、环保、生命科学、石油化工等几乎所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该法也是分析化学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然而,由于样品中被测组分本身性质及其低含量的限制,并非所有化合物都可直接用于液相色谱分析。荧光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利用荧光标记技术使本身不发荧光的化合物(如氨基酸、脂肪胺、脂肪酸等)转化成发射荧光的衍生物,能够实现高灵敏荧光检测。本文重点研究了几种新荧光标记试剂的合成和表征,考察了荧光标记试剂的光谱性质,优化了衍生反应条件、色谱分离条件,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不同实际样品的分析中。具体工作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了HPLC发展史、分类、色谱仪、应用及优缺点;介绍了荧光原理、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和化学衍生法;分析总结了荧光标记试剂在HPLC中的应用概况。第二章:高灵敏荧光衍生试剂4-(1H-菲并[9,10-d]咪唑-2-)苯甲酸(PIBA)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并将该荧光标记试剂应用于脂肪胺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通过对衍生化条件和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脂肪胺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并将方法应用于腐鱼等实际样品测定中。结果表明,衍生反应条件温和,衍生产率高,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第三章:设计合成高灵敏荧光衍生试剂4-(1-甲基-1H-菲并[9,10-d]咪唑-2-)苯甲酸(MPIBA),并进行了结构表征。考查了MPIBA的紫外性质及荧光性质。将MPIBA进行柱前衍生并经荧光检测对脂肪胺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和在线质谱定性。衍生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260nm,λem=446nm。80℃下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用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催化剂,衍生反应10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在Eclipse XDB-C8色谱柱(4.6×150mm,5μm)上,采用梯度洗脱对12种游离脂肪胺衍生物进行了优化分离。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正离子模式进行在线柱后质谱定性,实现了各种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准确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多数脂肪胺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6,检测限在10.5-53.4fmol范围内,对实际样品臭豆腐中脂肪胺的测定结果满意。第四章:1,2-苯并-3,4-二氢咔唑-9-乙基氯甲酸酯(BCEOC)用于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