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沉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探讨胃癌中RASSF10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与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关系,以及DNA甲基化的改变在临床中可能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株和胃癌及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
人正常胃粘膜上皮永生化细胞株GES-1和6个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MGC803,AGS,MKN45,HGC27),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共86对。
二、实时定量RT-PCR
上述7种细胞株培养收获后以TRIzol处理并用氯仿一异丙醇提取RNA,用DnaseⅠ去除RNA中的DNA,然后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RASSF10的表达,用2-△△Ct法分析实时定量PCR数据,以GES-1中的表达量为相对标准,其他6个细胞株中的表达量与其比较。
三、甲基化特异性PCR
DNA采取经典的有机溶剂法提取,然后行重亚硫酸钠修饰、纯化、回收,回收的DNA用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和非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分别行甲基化特异性PCR,对PCR结果进行电泳分析,判别每一个样本中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状态,分非甲基化(U)、部分甲基化(P)、高甲基化(M)三种状态。部分MSP产物予以测序以判断确切的甲基化状态。
四、药物干预实验
以去甲基化药物和/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MKN45细胞株进行药物于预,以不加任何一种药物的MKN45作为对照组,其他应用任何一种药物的为实验组,完毕提取RNA并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RASSF10的表达,以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为相对标准,其他实验组与其比较,用2-△△Ct法分析实时定量PCR数据。
五、统计学分析
将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RASSF1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癌组织中RASSF1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其病理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卡方检验。P<0.05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时,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
1、RASSF10在6株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均下调,去甲基化药物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均可诱导RASSF10在btKN45中的表达,二者联合时诱导作用更强。
2、RASSF10基因的启动子DNA在GES-1中为部分甲基化,而在6株胃癌细胞株中均为高甲基化。
3、RASSF10基因的启动子在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中甲基化状态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后者(61.6%vs.38.4%,p=0.004)。癌组织中RASSF1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癌灶大小(<10cmvs.≥10em,56.8%vs.91.7%,p<0.05)、大体类型(EC42+BorrmannⅠ+BorrmannⅡ+BorrmannⅢvs.BorrmannⅣ,56.9%vs.85.7%,p<0.05)、淋巴结转移(N0vs.N1+N2+N3,40.9%vs.68.75%,p<0.05)、浸润深度(T1+T2vs.T3+T4,37.5%vs.67.1%,p<0.05)、肿瘤分期(Ⅰ期vs.Ⅱ期+Ⅲ期,20%vs.67.1%,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RASSF10基因在胃癌中因启动子区的DNA高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引起表达沉默,其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其DNA高甲基化可作为胃癌恶性进展的一个指标。RASSF10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涉及到抑制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是胃癌中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