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中外循证临床决策的现状,剖析循证临床决策的过程和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中外对比分析,找出目前循证临床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另一方面也对循证病例报告(Evidence-based casereport)的撰写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为推动循证临床决策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方法以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部分)、PubMed数据库检索到的临床循证病例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循证病例报告结构化调查表单对循证病例报告全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利用Excel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中外循证临床决策情况的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获得了中外循证临床决策病例的学科和疾病分布以及循证临床决策过程的现状:1.中外循证临床决策的证据来源及其使用顺序复杂多样,但使用率最高的两个数据库为Medline/PubMed(国内:82.08%;国外:81.94%)和Cochrane Library(国内:60.38%;国外:43.06%);医生对检索工具掌握程度不一;30.63%的中文循证病例报告和42.68%的外文循证病例报告详细描述了检索策略;中外循证病例报告分别有9.01%和36.59%提及检索策略的调试过程,国外好于国内(P<0.05)。2.国内外医生都对证据与疾病本身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但很少能够结合来自患者本身和外界的各种因素来评价证据,结合患者的种族来评价证据方面国外好于国内(P<0.05)。国内对于证据科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视程度高于国外(P<0.05)。各国各地区使用的证据质量评价方法、指标和分级标准不一致,国外主要从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来评价证据的质量,国内则主要只使用分级方法来评价证据的质量;3.在证据应用时结合了患者的情况和要求以及医生的经验,由患者及其家属选择后获得最终的决策;4.在后效评价方面,国内好于国外(P<0.05),但国内外的后效评价方法主要为主观评价;5.在循证临床决策时,国内外极少进行决策分析(国内:0.90%;国外:3.66%),国外极少使用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决策(3.66%),中国没有使用决策支持系统。6.各学科的循证临床决策都有开展,但内科科室好于外科和其他学科。疾病循证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治疗方面。从病情来看我国的循证临床决策主要针对疑难但暂不危及生命的疾病(66.67%),而国外则相对均衡。结论中外临床各科室在对患者服务时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循证决策的方法,但在循证决策的证据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和后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各学科和疾病的循证临床实践开展得也不平衡,说明医生的信息素质偏低、缺乏循证医学知识。中外循证临床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有所长,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建议加强医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循证医学教育,从而提高医生的循证临床决策能力。在撰写循证病例报告时,建议提及检索策略的调试过程、详细交代检索工具和检索策略以及每个病例的后效评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