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物品,相对于农村私人物品而言,是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它的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歉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但是长期以来,在基层财政严重困难的状况下,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发展受阻,农民生活受到影响。基层财力困乏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最直接原因,基层财政状况的改善对扩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找出导致我国基层财政困难进而引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经济、体制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缓解基层财政压力并且扩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另外,用钱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基于我国基层财力匮乏的现状,如何通过需求机制的约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农民最需要的公共物品上、避免供需矛盾,是关乎减轻基层公共支出压力和提高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同时,由于政府供给不足,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深刻而积极的意义。第一章是文章的导论部分。我国在多年的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但是这种高速发展是以非对称型的转型为代价的,即拉大了人们对社会公共物品享有水平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了城乡公共物品的供给上。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新的发展战略。因而,在当前基层财政困难和农村公共物品短缺的状况下,研究基层财政压力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关注度很高,国内学者对基层财政困难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也增多,但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大多集中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制度变迁、农村公共物品的筹资体制等方面,而从经济学、公共财政、乡镇公共管理等学科融合考虑,尤其是从基层财政困难的现实情况入手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进行论述的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致力于以基层财政压力条件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为突破口,找出导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