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针对高等美术院校的实际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本论文采用文献法、历史法、个案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理论为基础,以历史为关照,选取湖北美术学院为个案,立足于现实问题,寻求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对策。本研究将高等教育学中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后现代课程观引入英语语言教学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纠正大学英语研究中重教学、轻课程的倾向,也能为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提供可实际操作的改革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美术人才服务。本论文除导论和结语部分外,主要内容共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通识教育的角度重构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文化交流的繁荣,高等美术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必需。另外,基于后现代课程观提出了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论框架:与时俱进,关注时代的变迁和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在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结构、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建设后现代主义取向的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第二部分回顾了高等美术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近百年的历史,并总结出了其发展的特点:一方面,在高等美术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历史进步的必然。另一方面,这一外语课程更多的是作为工具类语言基础知识课程开设和实施的,体现更多的是对英语的工具性而非人文性的追求。第三部分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总结了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目标偏高偏窄、设置缺乏多样性、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评价以结果为导向。另外,从美术专业高考招生政策、美术教育特征和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并指出高等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合理部分,从课程的角度开展和实施,包括树立多元性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设置开放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制定分级式的教学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和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