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海洋湍流影响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可能离开对海洋数据的获取与传输,因此水下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包含带宽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可用载波频率高、通信传输时延小等等,这些特点正好能够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水下通信所面临的一些难题。然而,在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中,海洋湍流现象、吸收与散射效应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能量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一定的能量衰减,在接收端检测到的有用信号强度降低,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本文基于两种新型海洋湍流信道——广义伽马分布(Generalized Gamma Distribution,GGD)信道模型和混合指数广义伽马(Mixture Exponential-Generalized Gamma,EGG)信道模型,研究了复合衰落信道下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并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空时编码(Space-Time Block Coding,STBC)、纠错编码、中继辅助等技术对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优化。主要内容如下:(1)考虑海洋湍流和海水吸收散射的影响,基于复合GGD信道模型,分别推导出采用译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协议的串行中继OFDM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在OOK调制、PSK调制、QAM调制方式下的平均误码率理论表达式,并通过蒙特卡洛(Monte Carlo,MC)仿真验证所推导表达式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的调制方式、不同的温度梯度、不同中继节点数、不同海水条件等因素对该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的影响。进而在所建立的采用OFDM方案的串行中继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RS纠错编码对该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的改善作用。(2)采用波束扩展函数(Beam Spread Function,BSF)来描述由海水吸收散射引起的路径损耗模型,基于BSF和新型EGG海洋湍流信道模型构建复合EGG信道模型。基于复合EGG信道模型和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分别推导出串行中继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在单天线收发(Single-Input SingleOutput,SISO)、采用STBC编码的多天线收发(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两种条件下的平均误码率理论表达式。由于GGD模型可以通过改变EGG信道模型的参数得到,因而也给出了基于复合GGD信道模型下UWOC系统在这两种条件下的平均误码率的理论表达式。此外还利用MC仿真与解析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中继节点数、不同的天线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不同气泡水平以及不同海水条件等因素对该系统的通信性能的影响。进而,在所建立UWOC系统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RS码、循环码和卷积码对系统误码性能的改善作用。本文结果对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拼接算法已经逐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地图软件,游乐场馆,医疗科技,安防领域等都可以看到拼接算法的技术应用。但复杂场景的拼接,相机的随机运动,以及各种原因产生的伪影问题,一直是图像拼接算法研究的难点,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图像拼接的配准与合成两个步骤进行改进,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针对单应类的投影参数会导致透视畸变,不利于多图拼接;球面投影类映射算
二次雷达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探测环境的日益复杂和集群目标的出现,二次雷达将面临信号密集、对抗强烈、动态变化等复杂电磁环境。而现阶段集群作战中单个小型目标通常应答功率较低,导致询问机远程接收困难,令传统的二次雷达应答机制难以应对大规模集群目标的探测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MIMO雷达稀疏阵列和扩频通信RAKE接收中获得启发,提出两种提高二次雷达集群目标应答性能的信号处理方法。
随着5G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安防等系统必将迎来进一步的升级,对于获取的视频图像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雾霾天气下,由于悬浮颗粒对光线的散射和吸收,设备所采集到的视频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将影响后续的一些图像处理任务,给视频监控、智慧交通、航空拍摄、汽车导航等现实应用场景带来困难。此外,目前关于去雾的研究主要在单幅图像去雾方面,多数是在PC平台用软件实现,
学位
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用于微波成像的传感设备,与传统光学遥感设备相比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处理能力。因此在民用遥感、测绘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实现舰船目标的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传统的SAR图像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主要是将统计学习与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方法结合。但是该类方法多依赖于对海洋杂波的建模,
学位
空间通信相比于其他通信场景,其通信距离要远很多,通信信号在自由空间中远距离传播时会有非常大的损耗,从而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非常弱。所以在空间通信系统的设计中,一般会通过提高通信系统的功率利用率来克服这个问题,而为了满足空间通信中日益增长的编译码器高速率的需求,研究低时延、高吞吐率的Turbo码编译码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空间通信中星间、星地之间的无线通信为背景,研究了Turbo码高效编译码
极化(Polar)码是第一类被证明能够达到任意二进制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对称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案,自它问世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由于其在有限码长下的纠错性能不尽人意,学者们提出通过级联一个外码的编码方案,使得Polar码的纠错性能得到提升,能够与现有最好的码,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Turbo码相竞争。最小距离作为衡量Polar码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了Polar码的
随着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多中心研究日益兴起。医学影像数据的获取是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基本问题,多中心研究通过联合多个医疗中心进行影像数据的收集,可以有效地增广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提高数据效力,尤其对于部分罕见疾病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扩散磁共振成像对于成像过程中使用的采集设置较为敏感,不同医疗中心的采集结果通常存在一定的中心间差异,因此,在进行多中心数据的整合前,需要首先对影像数据进行同质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