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呼唤教育理念的更新。接受美学理论倡导的“读者中心论”与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息息相通的,将接受美学的接受理论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利于转换思想教育工作思路,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接受美学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在理论上具有借鉴的可行性,两者在理论上的契合之处,如都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都承认接受差异的存在、都重视接受的内在动因、都重视接受者的创造性发挥等,为接受美学理论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尤其是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新变化,以接受美学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并应用于相关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理念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如在教学主体方面,借鉴“审美经验”理论,实现学生的“顺利接受”;借鉴“美学距离”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鉴“读者参与”理论,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内容上,借鉴“审美经验”理论,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借鉴“读者差异”观点,适应教学内容层次的多样化;借鉴“二次创作”理论,强化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方式上,接受美学的“读者参与”理论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第二文本”理论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主体对外部多元信息不同认知形成的教学矛盾,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借鉴接受美学还有助于完成教学双方地位的转变,建立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恰当把握教学容量、适时调整教学节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引导研究性学习等作用。在教学评价方式上,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强调接受主体的中心地位,这有利于在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基础上,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和新的评价方式的转换。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接受美学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技术中,发掘接受美学在促进教育技术人本化和艺术化中的作用。认为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启示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教育规律,这有利于实现教育技术与人文的优化组合,防止唯科学主义。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注意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目标一致原则、直观性原则。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艺术乃是现代技术的拯救力量”。借鉴接受美学还有利于引导教育技术艺术化。接受美学认为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教师使用教育技术要从学生的接受规律出发,以效果的最佳性为目标,把技术的使用不仅仅当做使用工具的过程,更是当做教学艺术发挥的过程。教育技术的艺术化也要注意几个问题:艺术是一种灵魂美,教学的艺术化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来使用技术,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还要注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以及要注意学生的接受和创造。 本文最后展示了课堂教学的范例,通过在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中运用接受美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为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