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传媒广泛发展,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朗的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翻译活动已经成为融合各国文化,增进各国间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桥梁。影视作品作为二十世纪的新兴媒介,因其自身特点已经成为各国文化和语言的理想传播载体,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视作品的翻译是当今影响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翻译活动之一。电影,作为受众最广、影响最大、最受重视的影视作品形式,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字幕翻译,作为影视翻译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其保留了源语言的特色,翻译效率高、制作周期短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影视观众和制作公司的青睐,在影视翻译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影视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但与之相比,影视翻译的发展却落后了许多。在翻译界还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西方国家在此领域起步较早,理论相对成熟。而我国对影视翻译的研究则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未能对国内的影视翻译实践工作作出更好指导。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开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而作为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国际影视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迎来一个全面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影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作为翻译界的一个新兴领域,字幕翻译通过为影视作品配以字幕,使电影观众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信息的同时,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伴随着当代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电影字幕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必然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一样,影视翻译是构成文学翻译的重要部分。影视翻译貌似轻松简单,主要集中在脚本的文字语言转换方面,其实不然。它更是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即把源语文化通过恰当的译语传达给目标受众。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处理好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重中之重。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由于翻译界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促进了对文化翻译的研究。影视翻译不只是语言的单纯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译入文化的制约,所以研究电影字幕的翻译就必须着眼于如何处理好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而译者作为译介,承担的主要任务便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汇交流,减少文化差异,达成文化的有效传递。“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反映”。在影视作品的源语中都必将包含大量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及含义的词语,将其置于目的语文化中则会出现文化交流的缺失和断裂,如何去处理此种情况,就必将会涉及到文化的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在翻译界中归化、异化策略成为引起广泛的论争与探讨的两个问题。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当今翻译界比较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也是文化翻译中最常见的两个翻译策略。本文选取了电影字幕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理论,分析字幕翻译的特点,提出电影字幕翻译实践的策略和方法应该主要以归化和异化为主。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影视翻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二章作者首先回顾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理论研究发展,并总结出那些翻译标准适用于影视翻译并举例分析以论证这一观点。第三章在分析影视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得出影视翻译的基本策略。提出在进行影视翻译时,应主要以归化和异化为主,并针对归化和异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还涉及了施莱尔马赫、韦努蒂、巴斯奈特等人的理论叙述。最后一章作者通过实例来论证影视翻译中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具体应用。并提出,这两种观点各自有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应共同存在,互为补充,只是在处理问题时,可以各有侧重。同时,在选择策略时还要顾及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各种限制,以及观看者的感受,尽量达到音响、字幕和画面的统一,使影片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