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道德还是非道德——解读<洛丽塔>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yzc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遭遇《洛丽塔》是在我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受当时评论界的影响,在我翻开这本小说之前,我以为它是一部色情和不道德的小说。然而读完之后才发现,这并非是一本所谓的“色情”小说。阅读期待的破灭加上书中巧妙流畅的用词,使我开始留意《洛丽塔》和作者纳博科夫的有关资料。我发现《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精心营造的一个“谜宫”。 《洛丽塔》讲述了一个30多岁的欧洲人---亨伯特---对一个12岁的美国小姑娘洛丽塔的畸形恋爱故事。正是由于这样一个性变态故事,《洛丽塔》自从发行以来长期受到批评界的非议。早期的批评家斥责《洛丽塔》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说;另一些批评家则侧重《洛丽塔》的艺术技巧,评价它为一部非道德的小说,同时指出纳博科夫是一个逃避主义者,企图通过华丽繁杂的纯文学艺术技巧来逃避现实;还有的批评家极力赞扬纳博科夫人道主义的一面及人道主义精神在主人公亨伯特身上的表现。 然而纳博科夫却丝毫不以评论界形形色色的观点为忤。在谈及《洛丽塔》时,他明确表示:它是一部艺术作品;它是道德的。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信件及其它一些评论文章表明他并不是一个逃避主义者。他的文学艺术道德观既不像奥斯卡·王尔德倡导的唯美主义那样彻底否定作品的社会道德内容;也不像托尔斯泰那样强调作品的道德意义。纳博科夫所强调的是艺术的道德力量,而这种道德力量是在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审美过程中获得的。因此,作品的道德感和艺术感是不可分的。道德是艺术的内在品质。《洛丽塔》就是艺术与道德完美结合的典型。 本文就是基于纳博科夫这一独特的艺术道德观来解读《洛丽塔》的。 第一章 纳博科夫:一个自觉的艺术家 1.1.作为自觉作者的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生平有两大爱好,一是蝴蝶,一是文学创作。纳博科夫捕捉蝴蝶时的狂喜不仅在于他发现新的蝴蝶品种,更多的在于他在与蝴蝶的接触中领悟到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巧妙联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观,提出了一套具有纳博科夫自觉意识的创作理论。 1.1.1.独特的模仿理论 蝴蝶为逃避天敌而对枯叶的模仿给了纳博科夫灵感。纳博科夫认为文学具有与蝴蝶模仿相同的功能,都是为了蒙骗读者。在他看来,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如果说某一篇小说是真人真事,那就是对艺术的侮辱,也是对真实的侮辱。大作家无不效仿大自然,具有高超的骗术。除了模仿的目的外,艺术模仿现实的过程也和蝴蝶模仿枯叶一样,是一个变化多端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文学的模仿 并不是对现实的忠实的模仿,而是一个在模仿中创新,突出文学自身虚构特征的 过程。因此,纳博科夭的模仿理论既不同于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的模仿,也 不同于西奥多·德莱塞的自然主义模仿理论。 1.1.2.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纳博科夫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的诞生要求艺术家具备四个条件:“好奇心、 温柔、善良、狂喜”。“好奇心”是指对外界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能看到别 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否则就会陷入唯我的世界里。“温柔”和“善良”被归纳为 “同情。0”。具备“好奇。O”并不表明一定具备“同情。0”,因为“同情。O”的 获得是在关注涉及自身利益以外的条件下获得的。它要求创作者更多的关注别人 的遭遇,关注遭遇不幸的人们的情感。失去“同情心”会使人陷入一个唯我的世 界里。只有同时具备了“好奇心”和“同情心”才能创作出一部真正让人“狂喜” 的艺术作品。 1.2.作为自觉读者的纳博科夫 1.2.1.对文本细节的强调 纳博科夫要求读者在阅读时,必须注意和欣赏细节。只有在—一品味理解了 细节后才能比较忠实地追踪作者的创作意图。若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思想看书,就 会误入歧途,而且会越走越偏,做出错误的判断。批评家早期对《洛丽塔》的攻 击便是因为忽略了纳博科夫许多精心设计的细微细节。 1.2.2.对艺术家式的激情和科学家式的冷静的强调 纳博科夫认为,一个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要用“心”、用“脑”、 用“脊椎骨”去读。“心”让你能想象和走进艺术的世界;“脑”使你在沉迷艺 术世界时保持清醒从而发现细节并从容耐心地去分析。因为单靠艺术家的一片赤 诚,往往会对一部作品偏于主观,惟有用冷静耐心的科学态度才能冲淡直感的热 情。而最后当读者领悟到了作品的真谛,与创作者有了心灵勾通时,“脊椎骨” 的颤动了,这表明艺术“狂喜”的到来。 第二章亨伯特:一个不道德的人物 2.1.亨伯特角色的来源: 2.1.1.亨伯特与《洛丽塔》的不道德性 性变态角色及色情主题一直以来都是文?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习科目,要想学生们真正的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光教会他们 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们具备了数学学习逻辑思維能力,才能帮助他们在做题的
通过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在17届世锦赛上与世界强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与交手队的攻防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排年龄相对较小,身高与世界强队差距不
<正>"历史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阶段:有道德的人,完整的人,越来越几乎不知不觉地做出了让步,让位于商业的人,即目标狭隘者。借助科学的惊人进步,这个过程已大为增多,并产生了重
这篇论文从基础地质资料入手,综合分析了凡口铅锌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多年以来一直倍受关注的问题: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成矿构造作用的表现形式和矿床的成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