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诸如严重感染、创伤、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严重缺氧以及溺水等,引起的以急性呼吸衰竭为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以严重的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LI)。近年来由于机械通气模式的优化及其他一些辅助疗法的合理应用,ARDS的救治率有所提高,但是迄今为止,其在我国的死亡率仍高达50%左右,而机械通气本身亦存在易并发感染以及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问题。因此开展防治ALI/ARDS的研究,特别是增加有效药物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采用静脉注入油酸(oleic acid,OA)的方法复制成年SD大鼠ALI的模型。我们观察了经大鼠舌静脉注入不同剂量(0.05、0.08、0.10、0.15、0.20、0.25ml/Kg)油酸后大鼠肺损伤的情况,证实用0.20m1/Kg油酸舌静脉注入能成功复制大鼠ALI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①大鼠存活率;②反映肺功能的指标:血气分析和呼吸频率(breathing rate,BR);③反映肺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的指标:肺系数(lung index,L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含量、血浆中TNF-a浓度、肺大体外观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了在大鼠自主呼吸的情况下本室研制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orcine pulmonary surfactant,PPS)对ALI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剂量的PPS、不同时间点给予PPS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PPS这一新的给药方式对ALI疗效的影响。 我们首先观察了静脉注入油酸30分钟后,大鼠气道滴入不同剂量的PPS混悬液(50、80、100、150、200mg/Kg)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与气道滴入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上述剂量的PPS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中5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