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叛逆行为,又称冒险行为、不良行为、问题行为或者偏差行为等,是指人们通过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言语行为方式来维护自尊的,会对个体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一种行为状态,包括吸烟、吸毒、饮酒、同伴攻击、性行为、偷窃、危险驾驶、赌博、撒谎以及犯罪活动等。现在大部分的家庭生活以独生子女为中心,很多家长认为对子女的爱就是要满足子女的一切物质生活要求,从而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们的各种物质生活要求,但是却缺乏对其心里的沟通与疏导,造成许多孩子心理素质的低下,抗压能力弱。同时,由于青少年是最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人群,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更喜欢对成人所说的事情持一种批判反对态度,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是在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叛逆心理并不是一种不健康的心里,但是它却能在反映强烈时成为一种反常心理。从心理学方面来看,它已经具有了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但是它与变态心理并不相同。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矫正,长期发展下去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个体一生中叛逆性最强的时期又是大学阶段,一些在中学时期听话的“乖乖仔”到了大学以后会逐渐发生一些变化,有的不再听家里的话,甚者仿佛直接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因此,研究大学生叛逆行为就具有了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以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档案等多种方式,对近一万个家庭和1万名18岁至22岁的青少年进行了教育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分析研究。调查表明,18岁至22岁的年龄段中,青少年的叛逆行为特征表现明显。而且,调查显示,单亲家庭的叛逆青年占叛逆青年的比例高达57%,这一比例在缺少父爱、母爱的家庭里会更高,不单纯的缺少家庭的关爱,还有缺少家庭成员的正确指导而导致青年少年进入大学之后不知道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非常苦恼,这些实际问题都在困扰这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叛逆行为的研究进行理论综述,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关于单亲家庭青少年叛逆行为矫治的三条具体策略,分别是策略一:整合社会资源,为有叛逆行为单亲家庭大学生搭建信息平台,构建单亲家庭大学生关怀支持网络;策略二: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协助单亲家庭大学生矫治叛逆行为;策略三:开展个案辅导,为单亲家庭叛逆大学生提供兴趣培养平台,转移叛逆注意力,并建立义工队伍,由本项目的服务对象组成,以他们自身的经历服务于社会和有类似的问题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