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夫卡的创作是关于弗洛伊德文学是作家“力比多”的升华理论的最好注脚。他在有意或者无意的实践了弗洛伊德学说。卡夫卡是个现实社会的弱者。在其一生中,父亲如同一个无比巨大的怪兽时时刻刻地威胁和压迫着弱小的卡夫卡,使他有种抗拒和厌恶之感。但是他却无力拿出有效的行动来对抗父亲。同样,卡夫卡惧怕女人,无法去完成恋爱和婚姻,但他却又有作为男人对于女人的一种天生的渴望。卡夫卡不能去结交朋友,他对于人际关系及其不适应,或者说对于人类群居的这个本质属性感到一种强烈的不适,可他也无法跳出属人本性……但卡夫卡毕竟是个智的天才,一个有着无比顽强生命意志的天才,所有的现实的缺憾在他的另一个世界必然会得到弥补和发展,他的这个世界便是用文字构筑的一个艺术的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有三把利剑:一把为变形,它能够使得卡夫卡随意的去体会如同现实中的他一样弱小的小动物的喜怒哀乐,变形是快乐的,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对于此在的逃避,更重要的是变形的本身,这个过程是充满了惊喜和刺激的;一把为弑父,不过是反向的,即通过杀死自己达到杀死父亲的目的,这把利剑使得卡夫卡能够作为父亲的主宰和上帝,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他手里,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卡夫卡完成潜意识里的复仇;还有一把是意淫,这把利剑能使得卡夫卡实现对于女性的征服,成为女人国里的王者。这些我们在他的代表性的作品《变形记》里都看到了,当然不仅仅是这个文本,其他的卡夫卡小说里也闪烁着这三把利剑的光芒。这便是卡夫卡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其他文献
学位
日常生活里的景象是小说作品的常态,作家在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同时总是不能避免地把自身体验带进作品之中,王安忆也不例外。在多年的小说写作中,她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偏爱”溢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