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海铁联运在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中取得长足的进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该纲要为我国海铁联运向高质量和高效率转变指明方向。港口铁路专用线作为海铁联运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可以减少海铁联运无效作业时间、压缩海铁联运成本、提升海铁联运效率。然而,我国港口铁路专用线未能充分发挥货运物流效能,港口铁路专用线普遍存在的部分港口铁路通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海铁联运在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中取得长足的进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该纲要为我国海铁联运向高质量和高效率转变指明方向。港口铁路专用线作为海铁联运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可以减少海铁联运无效作业时间、压缩海铁联运成本、提升海铁联运效率。然而,我国港口铁路专用线未能充分发挥货运物流效能,港口铁路专用线普遍存在的部分港口铁路通道货运能力紧张、铁路专用线与港口衔接不畅、作业环节繁杂等问题,因而亟需对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布局进行研究。有关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布局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有关海铁联运、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等研究背景和我国港口铁路专用线运营现状,在与国外典型海铁联运港口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港口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和设施设备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共享共用的港口铁路专用线堆场布局和基于直装直卸的港口铁路专用线股道布局方案,并对上述布局方案和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及对适用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其次,根据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的布局优化思路,依次对港口作业区进行功能分类,计算港口各作业区的物流因素、非物流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而确定港口各作业区的综合因素。基于此,构建基于SLP法的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布局优化模型,使用遗传算法求解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优化方案并据此进行结果分析,最终将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布局优化模型应用于算例进行可行性验证。最后,在充分考虑海铁联运的全流程、设施设备布局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布局方案的影响因素,构建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布局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港口铁路专用线货运设施设备布局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后,使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港口铁路专用线布局方案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对策。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速铁路隧道安全逐渐引起高度重视。由于隧道病害对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感知病害发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对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至关重要。目前隧道病害的检测主要依赖于周期性的人工巡检,通过实时监测并自动化识别隧道病害的方法尚未在高铁沿线隧道工程应用。部分目前不可预测性地质灾害对隧道造成的影响,无法做到病害的实时感知。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对高铁隧道病害进行了可视特征分析,设计了一套对
近年来,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客运设备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极大提升了车站客运服务质量和作业自动化水平。然而不断扩容的客运设备,也造成了设备系统的复杂性、关联性增大,经常会出现某处微小故障就引发链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乃至与设备有关的客运作业的瘫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亟需构建客站设备智能运维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CPS等新一代技术运用到
随着铁路高速重载战略的实施,对货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轮轴作为铁路货车关键部件,其检修过程是影响货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既有的轮轴检修系统开发时间较早,主要依赖人工录入,不能满足轮轴检修过程数字化、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共享化、应用综合化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结合轮轴检修发展及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开展铁路货车轮轴数字化检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本文是以基于信息化实现轮轴检修过程管理为目标,研究了铁路货
随着我国铁路面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GSM-R作为窄带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铁路多种新型业务的承载需求。为响应国家“新基建”政策号召,国铁集团于2020年8月决策开展科学有序、创新务实地推进5G-R专网建设和5G公网应用,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生产需要。无论采用何种网络制式,网络质量的优劣都直接影响着应用业务的质量,而网络检测正是获知与评判网络质量优劣的直接手段。本文对5G-R网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概念及政策的大趋势下,多式联运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多式联运是多种运输方式结合的复合物流形式,但是多式联运涉及多个参与方,很难以中心化的数据结构进行信息交互,当前交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单据以及部分主体间的网络信息交互,复杂且多元,无法贯穿运输流程始终,运输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运输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安全问题,信任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无法继续提高多式联运的运输效率。区块链由于
随着基坑工程向超大、超深、超复杂的方向持续发展,使得基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越来越多,工程参与各方对项目管理中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存在信息覆盖面小、信息交互不方便、过程管理耗时费力且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建立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已成为有效提升基坑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
汉宜铁路于2012年7月1日开通,全线铺设有砟轨道。开通八余年来,仅运行动车组和直达列车,近期运营时速200公里,远期保留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的运营能力。运营一段时间后,线路开始出现长波病害和TQI超标,过渡段尤其是路桥过渡段的不平顺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工务部门。针对汉宜铁路有砟路桥过渡段的不平顺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过渡段不平顺性问题成因,主要是路桥的沉降差异和刚度差异产生的轨面变形造成的。路桥的沉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具有快捷、方便、运量大、不拥堵的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市民日常出行需求,是我国超大、特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中断运营,极有可能造成城市公共交通的瘫痪,降低运营服务能力,影响市民出行效率和体验,还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导致灾难发生,其后果严重性不容忽视。本文以深圳地铁2020年8月28日信号系统贯通升级施工下的2号线停运事
高速铁路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及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在提升旅客出行舒适性和便捷性的同时,其对沿线的环境噪声影响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声屏障作为降低声源至受声点处声传播的主要防护措施,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沿线应用最为广泛的噪声控制措施。随着大量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高速铁路逐渐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步入运营阶段,我国部分主要高速铁路线路已投入运营10年。随着运营时
冻结法作为地铁建设的施工方法之一,因具有能够有效隔绝地下水并加固土体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盾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建设中。以往的冻结设计经验主要来源于矿井,基本上都是采用垂直冻结或者水平冻结的方式。而盾构地铁隧道中的联络通道在冻结法施工时,由于受到隧道空间的影响,冻结管通常是以倾斜放射状布置,但现行对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温度场的分析大都简化为冻结管水平布置、冻结壁等效体热源代替冻结管线热源和平面问题,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