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其生活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且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低体力活动是患者生活质量和死亡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国内外专家都强调规律的体力活动对维持和促进血液透析患者的机体功能和心理健康有极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人群的活动状况仍然不理想。只有全面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才能成功地实施运动方案。因此有必要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1)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现状;(2)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抽取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31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患者体力活动状况使用人类活动概况量表进行测量,影响因素使用一般资料问卷、透析患者锻炼益处/障碍感知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F-36量表精力维度、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结果:(1)使用人类活动概况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最大活动得分平均为70.55±±10.65,校正活动得分平均为60.25+14.13。(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大体力活动能力的因素按照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原发病因(糖尿病肾病)、锻炼自我效能、EPO使用剂量、抑郁、性别和文化程度,7个变量共同解释了血液透析患者最大体力活动能力总变异的49.5%;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常体力活动状况的因素按照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锻炼自我效能得分、EPO使用剂量、原发病因(糖尿病肾病)、疲乏、合并症个数、锻炼益处/障碍感知,7个变量共同解释了血液透析患者日常体力活动状况总变异的57.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不太理想。人类活动概况量表自理维度体力活动状况最好,其他各维度体力活动状况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独立锻炼维度体力活动状况最差。患者最大体力活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病因(糖尿病肾病)、锻炼自我效能、EPO使用剂量、抑郁、性别和文化程度;患者日常体力活动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锻炼自我效能得分、EPO使用剂量、原发病因(糖尿病肾病)、疲乏、合并症个数、锻炼益处/障碍感知。可干预的因素主要有锻炼自我效能、疲乏状况、抑郁、锻炼益处/障碍感知。为了维持和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状况,今后有必要为患者提供体力活动相关知识的信息支持,对患者的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循序渐进和个体化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帮助患者改善体力活动状况。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变速器设计的依据、结构特点及其参数的选择,着重叙述了在使用中曾经发生的问题和实行的改进措施,重点介绍提高同步器性能与寿命及齿轮强度的方法。
<正>主编单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节能专业委员会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18656-3主编欧阳东:中国建
网络对未成年人既有正面影响,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鉴于广大未成年人尚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家庭、学校都要承担起正确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的责任,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未成年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药学者已经认识到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效成分,并采取配伍、炮制、制剂等方法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
潘光旦先生的学术生涯说明了人类学研究综合性取向的学术意义。他主张用多种学术理论、多种研究观察方法来思考问题。他在国民性研究方面提出的“位育” (adaptation)概念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关于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氧化应激占重要地位,现就氧化应激与细胞损伤、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
<正> 继中央纪委于2007年6月下发《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7月8日联合发布了法发[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量的信息也随之增长,很多信息资料都需要能够保存很长时间,因此云计算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比较流行的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云计
驱动桥是工程机械的底盘元件,也是工程机械的核心传动部件之一。驱动桥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直接影响了工程机械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国内工程机械驱动桥,其技术水平停留在发达国
恶性肿瘤TNM临床分期的目的与意义是预测预后和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并有助于各个治疗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及效果比较。近年来随着诊断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管癌预后因素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