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疾病经济负担(Economic burden of disease,EBD)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分析CIS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作为调查问卷,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CIS住院患者240例作为被试,按付费方式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组、自费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组四组。研究的数据资料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作卡方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1.CIS患者的EBD在四组中本次住院的个人花费、影像学检查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住院的总费用和日均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IS患者的MCMQ中面对因子得分、回避因子得分、屈服因子得分及总分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组与其他三组在面对因子得分、回避因子得分及屈服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费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组在面对因子、屈服因子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回避因子得分间自费组与居民医疗保险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IS患者的MCMQ中面对、回避和屈服三种应对方式的得分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上,随着年龄的增高,面对得分逐渐降低,回避、屈服得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上,随着学历的增高,面对得分逐渐增高,回避、屈服得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上,不同的职业的CIS患者的MCMQ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病情相关变量的CIS患者的MCMQ各因子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日常生活能力上,随着残疾的加重,面对得分逐渐降低,屈服与回避得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发病年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CIS患者的面对因子得分、回避因子得分、屈服因子得分分别作为因变量Y,引入了对CIS患者应对方式有可能影响的相关变量(性别X0、年龄X1、文化程度X2、职业X3、发病年数X4、ADLX5、付费方式X6)之后,面对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5.420+1.384X23-0.757X1-0.712X6-0.841X5(R2=0.752,F=121.987,P<0.01)。回避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1.248+0.432X1+0.553X5+0.394X6(R2=0.570,F=106.768,P<0.01)。屈服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6.749-1.496X23+0.492X1+0.644X6+0.664X5+0.236X4(R2=0.679,F=71.162,P<0.01)。
结论: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CIS患者疾病的DEB低于自费、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CIS患者倾向选择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而自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倾向选择回避、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3.影响CIS患者的应对方式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付费方式和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