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地基液化变形及抗震措施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液化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是一个新的前沿课题,本文结合基金项目“南京市地铁地基地震液化变形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应用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对南京市地铁隧道地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进行了有效应力模拟。为了减少地震荷载对建在可液化地基上的构筑物所造成的损害,本文还对地震烈度8度设防情况进行了抗震减灾措施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利用在日本公开发行的大型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Flip对南京市 地铁隧道地基进行了抗震液化和变形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 南京市地铁隧道地基在地震设防烈度7度时将满足抗震稳定性 要求。 (2)研究了对地铁隧道地基的抗震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些其它 因素,例如,地震动强度、地铁隧道的平均容重、地铁隧道的埋 深、砂性土中粘性土的含量以及不同的实测地震波等。发现了它 们对震后残余变形影响的初步规律,并给出了一个能考虑隧道埋 深和地震设防烈度的地铁隧道震后残余位移经验公式,为完善地 铁抗震设计理论提供了依据。 (3)对地震设防烈度8度情况下的地铁隧道地基进行了抗震加固研 究。提出了在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存在一个较为经济 合理的加固区域的设想。通过对加固后的地基进行多次有效应力 模拟,发现南京市地铁地基合理的加固深度基本上保持不变,而 合理的加固宽度则可由控制震后残余变形来决定,并给出了计算 加固后的地铁隧道震后残余位移经验公式。同时证实了下卧残余 可液化土层的存在对其上层的加固土层具有明显减震的效果,即 证实了下卧可液化土层的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高耸构筑物控制爆破拆除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现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高耸筒式构筑物控制爆破拆除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编制了爆破切口参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初步探讨了建(构)筑物塌落体触地冲击力、冲击地压的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表浅埋结构受塌落振动的动力响应问题。 文章建立了确定高耸筒式构筑物爆破切角大小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爆破切口高度和定向窗口夹角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