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探析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经济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最终完成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侧重于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思想进行阐述。本文从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理论逻辑、批判逻辑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文章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论述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资本论》写作之前、《资本论》手稿时期与《资本论》时期三个阶段。随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不断发展成熟,《资本论》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最终成熟。第二章论述马克思《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的理论逻辑,主要是拜物教的三种形态进行阐述。商品拜物教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替代为物自身的属性。随着商品交换的深入发展,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一切商品必须与货币交换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货币被称为“万物的结晶”、“商品的上帝”。货币与自由劳动力的结合,使得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将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据为己有,变成资本自身增值的属性,加深了人们对它的迷恋,这样货币拜物教也由此变为资本拜物教。第三章论述的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的批判逻辑,主要是从拜物教的结构批判、观念批判和历史批判进行阐述。首先是拜物教的结构批判,批判拜物教掩盖下的人与人关系的商品化、货币化和资本化。其次是拜物教的观念批判,拜物教其实是人将人的社会属性当成物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的心理错觉,是歪曲的价值观,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观念上层建筑。第三是拜物教的历史批判,拜物教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拜物教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又具有相对进步性,拜物教在破坏原始丰富性的同时又为自由王国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必然王国必然为自由王国代替。第四章阐述马克思《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的现实与理论意义。首先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上的理论意义。其次是马克思拜物教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思想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再次,对《资本论》中拜物教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说明。通过对拜物教的剖析,从而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其他文献
工业文明的畸形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重大污染破坏,严重危及人类生存发展,促使人类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必要的反思与探索超越之路。另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兴事物在不断涌
中国的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即乡城流向型流动人口,其产生虽非始于改革开放,但只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它的规模、